貿易協議可能意味著什麼
我們對中美貿易談判的基準情景預測做了調整,簡言之,目前我們預期雙方將在未來兩、三個月內簽署貿易協議。
除了降低雙邊貿易不平衡之外,我們認為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強制技術轉讓等方面的承諾也將被納入協議。我們認為,在此基準情景下,真正的風險在於如何執行協議以及如何履行承諾,這一點不容小覷。
在去年美中雙方最劍拔弩張時這樣的協議不可想像。然而,即便在近期達成協議的預期很高的情況下,一些問題仍懸而未決。協議會引領中美關係進入一個更穩定時期嗎?中國承諾增加進口美國商品會對其他貿易夥伴產生何種負面影響?在細節仍付之闕如之際,上述問題難有確切答案。我們相信一份貿易協議不會是中美兩個超級大國長期競爭的終點,根深蒂固的矛盾與爭端仍將持續。
但不論如何,一份協議,尤其是包含撤回已徵關稅的協議,無疑將進一步提振市場情緒,至少短期內如此。此外,我們認為企業獲利預期上調、不確定性下降,有利於投資亞洲。不過,中美貿易協議對本地區經濟增長和貿易流的整體影響究竟如何,可能需要更長時間(也許要到明年)才會顯現。
基準情景
我們預期美中兩國最遲將在今年6月的大阪G20峰會上,由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一份貿易協議(概率為60%)。
這份協議至少應該會包括部份撤回已加徵的關稅(以換取中國進口更多美國產品和服務),美國提出的涉及市場準入、智慧財產權保護、強制技術轉讓、政府補貼以及中國的匯率管理方式等關鍵問題,應該也會得到一定的解決。
現在的主要問題在於,協議何時宣佈,撤回關稅的時間表和幅度以及執行協議的方式等。如果太過繁瑣,這些新安排有可能增加談判破裂的風險。我們的負面風險情景(概率為30%),即談判破裂情景下,美國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的關稅稅率將從目前的10%提高至25%,之後雙方將展開針鋒相對的報復行動(有可能涉及汽車關稅)。
相反,在我們的正面情景,即雙方達成永久性解決方案的情景下,互徵的關稅將撤銷,並且幾乎立刻生效。當然,這可能意味著中國將意外做出相當大的承諾:對國有體制進行全面改革。即便是貿易鷹派人士也會對此感到驚訝。我們認為這種情景發生的概率很低,只有10%。
貿易協議的影響
從公開消息看,中美若達成貿易協議,則中國將在未來六年加購1.2兆美元的美國商品,相當於在加徵關稅前每年進口1600億美元的基礎上,每年額外購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哪些商品包含在內哪些被排除在外,具體細節尚不可知,但據稱農產品、能源、汽車以及半導體應該在中國的採購清單中。美國農業部長帕度(Sonny Perdue)已表示,對中國農產品(大豆、粗糧、小麥、棉花、乙醇、肉類等)年出口金額將從2017年的210億美元上升至500多億美元。
果真如此的話,中國的其他貿易夥伴國經濟幾乎可以肯定會遭受損失。就亞洲而言,短期內臺灣、韓國和馬來西亞可能最「受傷」。
此外還有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問題。在進口急劇變化的情況下,至少在初期(即進口被完全替代前)可能導致這些貿易夥伴的貿易盈餘收窄,甚至帶來經常帳逆差,尤其是在全球出口需求放緩、關稅遲遲不取消的情況下。在此情況下,中國可能會承諾保持匯率高度穩定,以防人民幣大幅波動。
技術轉讓與產業政策改革
強制技術轉讓、網路入侵、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力,是美中貿易爭端的核心所在。若要達成持久性最終協議,這些問題勢必要得到解決。而要滿足美國的要求絕非一日之功。我們認為雙方若能達成協議,有可能會加快中國的改革進程。在達成協議的情景下,真正的風險在於執行機制。我們預期,如果取消已加徵關稅分幾年實施,則會建立一套評估機制,即便效力有限。
此外,中國通過了新版《外商投資法》,其中提到應該基於自願原則和商務邏輯開展技術合作;中國決策部門還承諾將加大對侵犯智慧財產權行為的處罰力度。總之,監管透明與獨立性將是中國在全球拓展能否成功的關鍵,比如5G網路及相關技術。
最後,儘管中國已經淡化某些過於明顯的倡議(比如「中國製造2025」),但是某些政府補貼以及稅收優惠政策不太可能大幅削減。隨著中國對商業違規行為採取更嚴厲的態度,加強執法應該也在預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