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上漲0.3%,漲幅只有8月和9月的一半。通膨回落激勵了美聯準會可能在12月會議上放慢緊縮步伐的看法,即在連續4次升息75個基點後,市場認為美聯準會有可能在下次會議上升息50個基點。投資者對利率峰值預期也從上週的在2023年6月於5.1%左右觸頂下調至在4.9%左右。在通膨數據發佈後,2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下跌25個基點,創2008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通膨放緩是一個可喜的進展,但我們認為,美聯準會不太可能認為其在遏制通膨方面的工作已經完成。第一,美聯準會要在看到連續幾個月的數據顯示通膨放緩後,才會考慮轉向更為鴿派的立場。服務通膨仍然令人擔憂。雖然核心服務通膨低於前幾個月,但0.5%的漲幅仍無法令人放心。第二,美聯準會需要看到勞動力市場降溫的跡象。最新的10月就業數據顯示就業增長強勁,失業率僅略高於50年低點,因此並不能讓人確信勞動力市場正在放鬆。

貨幣緊縮的影響開始反映在經濟和市場上

芝加哥聯邦準備銀行的全美金融狀況指數(除在疫情爆發時飆升外)達到了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緊張水準,而金融條件收緊對貸款活動和市場的影響日益明顯。

美聯準會11月的資深貸款官員季度意見調查報告顯示,39%的銀行正在收緊工商業貸款的放貸標準。雖然大部分融資並不來自於銀行,但銀行的貸款標準趨勢歷來是企業利潤的領先指標。過去一年以來緊縮趨勢急劇加速,表明標普500成份股利潤在未來幾季將面臨進一步下行壓力。

貨幣緊縮也可能導致比特幣在內的投機性較強的市場再度疲軟。繼11月9日大跌16%之後,比特幣今年(至11月11日)累計跌幅高達64%。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在紓困方案失敗後申請破產,削弱了人們對加密貨幣的總體信心。

美國期中選舉結果勢均力敵對市場影響好壞參半

美國期中選舉的最終結果尚未完全揭曉。但預期的“紅色浪潮”(即共和黨獲得決定性勝利)並未發生。相反,共和黨看起來將以些微多數拿下眾議院,而民主黨仍有機會保住對參議院的控制權。這種不明朗的結果似乎也會對市場產生好壞參半的影響。一個分裂的國會(如果發生的話)可能阻止美國進一步實施激進的財政舉措,包括可能對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徵收暴利稅。美國總統拜登最近指責這些公司“在戰爭中牟取暴利”。暴利稅進入立法議程的可能性本就不大,而分裂的國會將使之更加遙不可及。

過往歷史表明,無論結果如何,期中選舉後政治面趨於明朗往往會提振股市。自1982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在10次期中選舉後的12 個月裡都出現上漲,平均漲幅約為13.5%。但考慮到通膨居高不下以及央行可能繼續收緊政策,股市或會在2023年打破在期中選舉後上漲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