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聯準會升息是否意味著股市牛市告終?

目前,我們預期聯準會將在2022年升息三次,每次升幅為25個基點,首次升息將在3月份;聯準會也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雖然聯準會政策回歸中性的時點可能比預期快,但貨幣政策正常化料將不會削弱企業的獲利展望。此外,穩固的經濟增長、強勁的消費支出及依然便利的融資管道,持續為企業獲利前景提供支持。

我們預期,2022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保持在趨勢水準之上,標普500指數的獲利可望增長12%,2023年將為9%。就歷史經驗來看,聯準會啟動貨幣政策收緊週期並不會破壞股市漲勢。自1983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在聯準會首次升息前的3個月裡平均上漲5.3%,並在接下來6個月再漲5.3%。

2. 高通膨是否會持續?

美國12月消費者物價(CPI)較去年同期上升7%,漲幅創下自1982年以來的最高紀錄。該數據反映出某些產業持續面臨的供應瓶頸,例如汽車業(新車供應短缺導致二手車價格較疫情前劇升53%)。短期內,通膨壓力可能依然居高不下。新冠確診人數續創記錄,加劇勞動力短缺形勢並拖慢經濟回歸正常的腳步。

然而,我們預期整體通膨率將在第一季見頂,並在年底前回跌至接近2%。隨著經濟增長趨於正常,需求異常激增的情況將會緩和。供應鏈問題得到解決後,某些價格過熱的領域(如前述二手車)將冷卻下來,從而有助於降低通膨。另外,我們預計能源價格將趨於穩定,勞動力市場摩擦也將緩解從而減輕薪資上漲壓力。

3. Omicron是否會破壞股市漲勢?

我們認為不會。當前的證據顯示,Omicron將成為主流的新冠變異病毒,其傳染性強,但較先前的病毒更溫和。確診與重症住院或死亡之間的聯繫持續減弱。雖然較強的傳染性意味著住院的絕對數字將上升,但這波疫情很可能是「來匆匆、去匆匆」。最先受omicron影響國家的感染率已經見頂,譬如南非和英國。

除了第一波疫情外,疫情反覆間股市大多呈現漲勢。2020年2月初到2020年4月第一波疫情來襲的最初3個月,全球股市總回報為-13.4%,美國股市為-11.3%。但2020年6月第二波疫情爆發開始,隨後3個月全球和美股的總回報分別為6.6%和9.4%。2021年5月開始的Delta疫情期間,最初3個月的全球和美股總回報分別為7.8%和10.1%。

4. 科技股要怎樣配置?

納斯達克指數於去年11月創下紀錄高點後下跌了7.4%。對升息的擔憂令成長股的估值承壓。我們估計,升息可能令科技股的估值進一步下降 5-10%,但我們認為,這必須與全球科技行業的今年獲利增長仍然有望達到約15%一併考慮。投資者可考慮降低在科技股的過度配置。六個科技行業(半導體、硬體、數位媒體、電子商務、軟體、服務)佔全球股票市值的三分之一。若投資者在科技領域的配置高於前述基準,則建議減少部位,並轉向能源和金融等週期性更強的板塊。對於配置與基準一致的投資者,可適度調整,避免持倉集中於已表現極佳的股票(如超大權值股和半導體股),轉而分散投資於中小型股,及人工智慧、大數據和網路安全等。配置不足者可利用當前波動,對股價已低的優質科技股建構部位。

5. 中國股票是否已見底?

MSCI中國指數在2021年2月創下歷史新高後走跌,原因是科技和房地產行業監管收緊、限電及經濟放緩。今年以來MSCI中國指數上漲1.7%,表現優於MSCI全球指數(-1.8%)和標普500指數(-2.2%),後者受到聯準會升息及Omicron疫情影響。雖然大部分政策已經明朗,但因企業將就新政策自我整改,短期內行情仍可能較為起伏。但我們認為大部分影響已反映於股價。與基建及淨零排放轉型相關的投資將見政策助力,企業也將提高在網路安全和智慧製造領域的支出。我們預期,隨著疫情防控限制放鬆,消費增長將會回升,尤其是在下半年。我們預測2022年中國可望取得中位雙位數的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