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雲集的納斯達克指數則下挫2.3%。 4月份美國非農業就業數據觸發對通膨的擔憂,數據顯示勞動力供給受限及薪資上漲:平均時薪增長0.7%,而市場預期為無增長。薪資外的通膨擔憂也顯而易見。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4月份的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投入價格分項指數均創下2008年以來最高。4月份中國出廠價格指數(PPI)也達到三年來最高,按年升6.8%,多種大宗商品價格飆升至多年來高位甚至創歷史新高,比如銅、木材、玉米等。 在疫情後經濟復甦提速的背景下,通膨升高可能持續成為關注焦點。

一、超大型科技股仍面臨挑戰

全球最大的幾家科技公司的股票上週備受壓力。儘管超大型科技企業第一季的獲利強勁,但4月底以來,紐約證交所FANG+(臉書、亞馬遜、奈飛、谷歌等)指數以及納斯達克指數分別下跌約8%和7%,而標普500指數僅下跌1%。儘管我們仍認為,超大型科技股應該在投資組合中的長期核心資產中佔有一席之地,但也建議投資者避免過度配置該類別。一個不利因素是收益率上升(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上週觸及1.7%的高點),這對成長股估值的影響遠遠超過對週期股影響。另一個不利因素是,進入下半年後,產品更新換代週期趨緩,意味著超大型科技股的有利催化因素不多。此外,不利的基數效應也使得下半年科技股獲利大幅超越預期的可能性不大。最後,隨著超大型科技股的增長前景趨於溫和,投資者尋求從處於較早階段的中小型科技股獲得更高回報,科技股內部將出現向中小科技股的輪動。

二、為再通膨佈局

近幾個月以來,我們一直倡議佈局於再通膨主題,比如能源和金融,這些行業通常能夠受益於通膨上升或收益率走高。這些類股在過去幾週的表現證明了這個策略行之有效。在通膨前景存在不確定性以及經濟持續重啟之際,我們認為,再通膨交易仍具上行空間。我們偏好金融、能源股、大宗商品以及新興市場。

三、為結構性增長做好準備

收益率走升打擊了成長股,但也為長期投資者以較低價格建倉結構性贏家提供機會。儘管超大型科技股短期上行空間有限,但我們持續青睞與5G、金融科技、綠色科技和健康科技等相關的企業。

結語

我們認為通膨擔憂將不時導致市場波動加劇,並繼續為再通膨環境佈局,同時,這種市場環境也是建倉結構性贏家的有利時機。最近的波動並不令人意外。但我們並不認為這預示著牛市結束。 我們認為近期通膨升高最終很可能證明為時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