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了什麼?

3月9日再度成為「黑色星期一」,風險性資產重挫、避險性資產高漲,主要受國際油價大跌所致,以及全球投資者對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蔓延所面對的不確定性增溫。布蘭特原油期貨急跌超過20%,為自1991年1月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在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未能與俄羅斯達成減產共識後,沙烏地阿拉伯以大砍原油定價及暗示將大幅增產做出回應。

亞洲股市應聲大跌,韓國KOSPI指數下跌4.1%、香港恆生指數重挫4.25及滬深300指數亦跌3.4%。歐洲股市甚至跌勢更加慘重,歐洲Stoxx 600指數收跌7.4%。S&P 500指數開盤急速大跌7%,觸發15分鐘暫停交易的熔斷機制,最後單日收跌7.6%。

十年期美債殖利率同時亦創下歷史低點,跌破0.5%。「負」債券殖利率的國家數持續增加,五年期英債殖利率首度跌破零,法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瑞典、荷蘭、瑞士及日本皆在「負值」領域。65%的歐元區債券皆為「負」殖利率,市場風險溢酬急升使得僅希臘、義大利、葡萄牙及西班牙的十年期債券殖利率仍站在正值領域。

美元承受進一步壓力,相對於歐元貶值1.6%,為自2018年1月來最大的單日跌幅。日圓相對於美元跳漲3.4%,而自2月20日新冠疫情蔓延以來,美元相對於日圓已貶超過9%。瑞士法郎年初至今相對於歐元已升值2.5%,為自2015年7月以來的最高位。黃金自2月底來已漲約6%,並站上2013年以來新高點。

後續觀察之四大利空因素:

一、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

疫情在歐洲及美國似乎尚未受控,感染病例數仍持續增加。在歐洲,目前已超過10,000起病例,義大利甚至一天出現133起死亡案例,類似中國2月時所經歷的高峰期狀況,義大利政府已提高旅遊限制從義大利北部至全國程度。這限制增加了經濟急速放緩的可能,而在其他重點經濟區域實施的類似限制可能將不利市場後市表現。

二、油價急跌及對信用市場的影響

對全球經濟而言,低油價並非負面因素,但油價的調整幅度卻可能對市場造成衝擊。能源板塊佔美元高收益債券指數的14%,對於能源業違約的恐懼可能導致資金進一步外逃,以及擴及非能源業的信用市場。新發債市場已近急凍,對需要籌資的公司而言情勢更顯困難,但須留意的是,僅2.3%的美國高收益債券將於明年到期。

三、債券殖利率曲線及金融市場狀況

市場已反映美聯準會於今年底前降息至零的可能(已計入降息100基本點的預期)。債券殖利率曲線已趨於平坦,顯示市場預期美聯準會可重啟量化寬鬆(QE)。平坦的殖利率曲線、接近或低於零的利率水準,對銀行業而言皆非正面因素,並可能引發信用準備影響實體經濟的恐懼。信用市場目前暫停新債發行,對公司而言碩果僅存的籌資管道即為銀行及央行。

四、去槓桿化

市場目前大幅降低槓桿程度,資金湧向流動性、避險性資產及去風險化的成長性資產。短期內市場出現進一步下跌的可能將難以排除。

後續觀察之四大利多因素:

一、新冠疫情成功受控的跡象

上週末市場雖壟罩於負面消息之中,但中國境內(不計入湖北省及境外移入)的新增病例數已降至零。南韓(中國以外病例數最高的國家)新增病例數的成長率已放緩。若越來越多國家出現成功地控制疫情,以及新增感染數放緩,皆可視為相當正面的發展。

二、釐清對經濟的整體影響

近期應避開受疫情影響的消費板塊,減少對旅遊及休閒娛樂活動的開支將造成短期的經濟成本,但恐懼一旦消散,消費者將開始就近期的油價急跌(汽油價格)及房貸利率(美國30年固定利率從一年前的4.41%降至3.29%)做出回應。值得留意的是,在新冠疫情擴散前,美國經濟相當穩健,亦顯現在上週五發布的非農就業數據上。

三、政策回應

香港已宣布新一輪財政計畫,義大利總理表示「我們將採取大規模的搶救措施」,其他國家亦開始討論相關的財政措施,例如德國及美國。當利率水準接近於零,貨幣政策制定者可能將以量化寬鬆來因應。這場危機可能提供某些國家以貨幣及財政雙管齊下的實驗機會。

四、估值或評價面

評價面本身很少成為市場觸發點,但可提供提心吊膽的投資者衡量長期績效的一個良好的定錨點。債券殖利率跟隨著股價一路下滑,使得股票相對債券的評價更顯吸引力。

我們建議以下策略,可望在目前的市況中為投資組合保值增值:

  • 在利率創新低的低息環境中,採用提升收益策略,包括美國高收益信用債、高股息股及優質股。
  • 相對於已開發市場股票看好新興市場股票,後者的企業獲利增長可望較預期佳、估值具吸引力、美元走軟及中國抗疫情勢轉佳。
  • 準備好因應美元中期走弱,因其利差優勢消退。避險型投資者或可考慮採取保護策略以應對疫情風險,這包括持有黃金及長期美國公債的多頭部位。

*由於高收益債券之信用評等未達投資等級或未經信用評等,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甚高,故可能會因利率上升、市場流動性下降,或債券發行機構違約不支付本金、利息或破產而蒙受虧損。投資人應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