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了什麼

COVID-19疫情持續肆虐,世界各國紛紛採取越來越嚴格的隔離或防疫政策,可見疫情仍繼續左右全球股市走向,央行及政府近期輪番祭出救市措施,但目前疫情利空因素看似掩蓋了政策利多因素。

週三(18日)美股S&P 500指數下跌5.2%、歐股Euro Stoxx 50指數收跌5.7%、香港恆生指數下滑4.2%,甚至連避險資產亦難避「險」,受許多投資人出脫流動性佳的資產以支應現金需求所致,金價下跌2.8%,美國公債亦面臨壓力,十年期美債殖利率從週一的0.65%急升至1.2%,VIX市場恐慌指數亦收在76的高位。

防疫措施升級

COVID-19疫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據新聞報導,全球病例人數已超過20萬大關,死亡人數突破8,000人;香港單日新增病例數突然跳升,引發市場擔憂COVID-19疫情可能再度襲擊亞洲。

在此同時,為抑制疫情傳播,各地防疫措施升級:澳洲宣布限制集會人數及海外旅遊,美國內華達州勒令拉斯維加斯關閉娛樂場所(拉斯維加斯佔內華達州四分之一就業人口),而底特律的三大美國車廠亦同意關閉其工廠。美國及加拿大已關閉邊境,禁止非必要交通往來。

後續觀察重點

我們認為短期內市場將關注以下兩點:1)央行是否能領先金融市場迅速行動,以確保在去槓桿化的過程中,市場流動性無礙;2)政府是否能推出足夠的財政刺激措施,以緩解在疫情延燒(關廠隔離可能持續超過未來幾週的時間)的情況下,失業率及企業破產狀況能在控制範圍內。

救市政策雙管齊下

就央行貨幣政策來看,美國聯準會已於過去短短幾天祭出全球金融危機等級的應對措施,包括:1)將利率降至零;2)提供高達1兆美元的定期及隔夜回購操作;3)重啟7,000億美元的QE量化寬鬆計畫;4)調降對銀行緊急放款的貼現窗口利率;5)聯手與英國央行、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及瑞士央行推出貨幣交換額度;6)重啟商業票據融資便利機制(CPFF)及一級交易商信貸機制(PDCF);7)將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降至零;8)調降銀行的流動性及資本要求。

就政府刺激政策來看,各國政府亦以史無前例的高速來推動政策:1)川普政府提出高達1.2兆美元(佔GDP約5.6%)的刺激方案,包括直接對個人發放現金及對企業進行紓困;2)德國及其他歐元區國家亦表示將對私人企業薪資部分提供協助;3)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指示房利美(Fannie Mae)及房地美(Freddie Mac)暫停違約房屋收回法拍及迫遷至少60天;4)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承諾將保護就業及租屋問題,以避免租屋者被迫流離失所。

投資想法及觀點

目前在西方國家尚未見COVID-19疫情受控的跡象,市場波動度可能依然高漲,而波動度高漲又將導致投資人進一步去槓桿化。我們認為聯準會致力於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性,但在更多刺激政策出台前,投資人買進股票的信心仍不充足。

大規模刺激政策已就位,後續可能還有其他刺激方案,一旦市場走勢反轉,反彈力道將相當強勁。然而,預測市場何時反彈,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我們認為保持紀律、分散配置及將眼光放遠是投資長期增值的最佳方式。

對目前仍手握現金的投資人而言,可關注以下策略:1)疫情肆虐下,獲利相對穩健抗跌的企業,如受益於5G題材的亞洲及全球優質股票;2)長期趨勢主題,如金融科技、電子商務、線上遊戲及線上教育;3)面臨逆風但已超賣的週期性板塊,如香港掛牌的中國房地產股票及日本自動化機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