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不僅是「以牙還牙」的關稅報復…

美中貿易戰傳出佳音,為新年股市推升一波漲勢,但上週漲勢逐漸消退,受雙方談判可能不如預期順利所影響,美國總統川普於推特(Twitter)警示北京當局「別再鬧了(stop playing around)!」本週,市場聚焦於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及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於華府進行貿易磋商。

美中兩大國的貿易協商將左右近期股市走勢,我們預估的基本情境(發生機率約為45%):雙方談判可能有小幅進展,可望達成部分協議並推延額外的關稅制裁。

不論貿易談判的結果如何,投資人應謹記貿易衝突僅為美中兩國針鋒相對的其一症狀,不太可能仰賴一場貿易協商峰會即可藥到病除。

美國清楚了解其身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及科技強權的領先地位很可能隨著時間而消逝、不復以往,因若假設美國名目成長率為5%、中國為8%,則在此前提不變的情況下,中國經濟規模(以購買力平價衡量)將於2033年一舉超越美國。

美國仍在評估如何趁其優勢尚存之際,捍衛其優勢及捍衛之力道。儘管貿易談判的言論轉趨和緩,但美中兩國的緊張氛圍依舊,據傳川普總統正著手準備「嚴格限制中國國營電信企業在美國境內營運」的行政命令。

上週,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強調北京當局意圖「取得高科技產業的世界領先地位」,而川普政府亦指責「科技方面,中國每年竊取美國數以千億計的智慧財產權,不公平地從自由社會獲得創新技術」。

可以確定的是,隨著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競選期逐步逼近,川普總統料將調整貿易政策的優先順序,因他無法承擔經濟急速放緩的苦果。在此同時,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亦驅使中國政府放寬貨幣政策及加大財政刺激。故在美中雙方各有所求的情況下,近期可望達成貿易協議;但就整體大方向而論,美中兩國利益多有牴觸,故雙方達成長期協議及共識的機率不高。

美中兩大強權的敵對關係加劇,投資人應留意以下可能的連帶影響:

一、投資人若對貿易戰感到坐立難安,則應考慮在區域配置的基礎上做好分散佈局。兩強爭奪科技終端產品及供應鏈支配地位的過程中,既有現狀很可能出現天翻地覆的變革,投資人應將目光投至其他可望受惠於中國供應鏈「斷鏈」問題的亞洲經濟體(例如越南)。

二、著手於轉移生產製程之企業亦可利用此「空窗期」來進行設備升級,這應該有利於資本及設備支出全球化分配,雖然正負面效果不見得將平均分散。產業類股方面,「自動化」可望在供應鏈重新洗牌的情況下成為最大贏家。

三、某些中國公司仍可望受惠,中國政策重點扶植高科技、基礎及應用研究等領域,目標是在全球價值鏈中力爭上游,並改善對外國科技技術的依賴程度。

結論:市場需要調整對美中貿易戰的預期,未來可能將見更大規模、更長期的衝突爭端,波動度亦不容小覷,而在此情境下,我們仍看好全球股票的後市發展,但建議投資人做好因應下檔風險的避險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