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雙方皆不急於達成協議?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中國從容不迫...

這場「貿易戰」可描述為,美國正加大對中國經濟施壓的力道以迫使中國做出讓步,從而保持美國的相對實力。從此角度來看,符合中國自身利益的做法顯然是,維持當前立場、延後可能不得不做出的讓步、利用政策措施來減緩中國經濟受到的影響。兩國爭端仍局限於針鋒相對、你來我往地加徵關稅,中國仍可利用財政及貨幣政策來穩定增長,況且中國手中還有牌可打:

  • 中國人行於上月進一步推出刺激措施,透過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工具挹注流動性,並下調部份中小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我們預計,若美國進一步擴大關稅範圍,中國亦將進一步降準100–200個基點,並推出更多刺激措施。同時,據報導稱所謂的「國家隊」(即政府相關資金)已出手支持中國股市。
  • 中國可透過貨幣「有序貶值」來抵消美國關稅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本月人民幣可能將見自去年7月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
  • 中國可考慮部份出售其持有1.17兆美元的美國公債,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佔美國公債未償還餘額的7%。此舉可能引發美國強烈反應,中國亦難覓得合適的美元替代品,但中國以其所持美債作為應對貿易戰升級的工具,此可能性導致市場不確定性升高。
  • 中國可對在華經營的美國企業施加更大壓力,或對與川普關係密切的商人實施非官方制裁。中國或許認為,雙方仍在貿易失衡上展開談判是一件好事,因這意味著美國移開對技術、安全、人權及外交政策等更具戰略性議題的關注。

中國為何要達成解決方案?

中國至少有兩大理由來選擇協議。首先,中國為緩解關稅對經濟衝擊所作的努力,已使得政府想要經濟再平衡、減緩政府驅動投資的腳步。目前官方公佈的2019年GDP增長目標為6-6.5%,為近30年來最低;過去一個月的零售銷售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數據均不如預期。我們估計,若美國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全面加徵關稅,則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增長跌破6%。

第二,中國希望以貿易協議來減緩科技產業面臨的壓力,這為其真正關心的議題。中國已在機器人、人工智慧、半導體及健康科技方面進行重大投資,並將此視為中國長期經濟成功及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若達成協議意味著中國必須縮小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但能確保其科技發展項目順利推進,則可能是達成協議的基礎。

...美國亦不疾不徐

倘若認為美國在貿易衝突中的挑釁行為純粹是川普的政治姿態,則很可能失之狹隘。川普政府中的鷹派人士似乎認為,貿易爭端持續的時間越長,就越容易實現美國與中國供應鏈脫鉤的目標。對美國來說,這關乎長期的國家安全措施,遠比當前經濟增長付出的任何代價都更有價值。

從政治上看,貿易摩擦本身是否會損及川普的連任機會目前尚不明朗。他的支持率與歷史最高水準相去不遠。經濟受貿易爭端影響最大的州,並非「搖擺州」(指競選雙方勢均力敵,無明顯優勢的州)。無論如何,民主黨在競選過程中亦不太可能抱持親中立場。

從經濟上看,川普政府相信貿易衝突對美國經濟造成的損害有限,畢竟美國是全球對貿易依賴度最低的國家之一。川普或許認為,即便出現任何經濟疲軟跡象,都可透過降息來緩解。他曾發推文稱:「中國將向他們的體系注入資金,並可能如往常一樣降低利率,以彌補其現在和將來的損失。若聯準會『 跟進』,則遊戲將結束,我們贏定了!」

我們估計,目前的關稅措施將對美國經濟造成0.2-0.3個百分點的拖累;若美國上調所有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則將使其GDP增長再降低1個百分點,同時亦增加經濟衰退的風險。

與中國一樣,美國認為自己手中還有更多經濟牌可以打,以迫使中國達成協議。美國已著手準備對剩餘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並可能在7月前付諸實施。川普政府還可能繼續上調現有關稅,以加大對中國經濟施壓程度,迫使中國就範。

美國又為何要達成解決方案?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在下屆總統大選來臨之際,倘若中國做出讓步,不僅有助於提振美國經濟,而且將被視為川普的一大政績。另一方面,若被認為付出的經濟或政治代價太高,川普將可能尋求達成解決方案的途徑

結論

我們的基準情境是,6月G20峰會川普及習近平僅會同意繼續進行談判。目前,我們認為美國保留對各種選項的開放態度,並將完成對其餘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行政程序,但在談判期間不會落實這些關稅。若雙方皆願意妥協,則可望於今年晚些時候達成協議。我們預計,此過程將相當崎嶇顛簸,波動性亦將居高不下,市場對任何與貿易有關消息都可能彷彿驚弓之鳥般緊張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