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無現金交易也是破壞性創新?

回顧貨幣史,貨幣的發展進程可說是淵遠流長,過去一千年來,人們交換商品及服務的方式不斷演變,從以物易物、到硬幣及紙鈔的使用、以至於近年新興的數位支付。

在不斷的創新下,貨幣的面貌或支付形式持續推陳出新,有些一旦失敗後即從歷史舞台中消失、有些則仍影響著我們今日世界。不過,貨幣的基本功能(交易媒介、價值衡量及價值儲存)卻幾乎毫無改變。

根據瑞銀《亞洲前瞻:邁向無現金社會》報告中的採訪對象,世界正朝「少現金」社會大步邁進,而亞洲在這場競賽中處於領先地位,這意味著在亞洲人們可以使用更好、更低廉、更快速的支付方式。

最新一期《世界支付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無現金交易高達4,331億筆,主要受新興市場強勁成長所驅動,而時至2020年有望增至7,258億筆。中國及印度料將帶領新興市場成為全球無現金支付增速最快的區域,預估到了2020年,亞洲佔全球無現金交易的比重可望翻倍至30%左右。

科技是驅動金融進步及發展行動支付的關鍵推手,並同時創造了經濟效益。在中國未來的數位支付環境中,「數據」將成為重要的「原物料」,而除了中國及印度外,東南亞區域也快速地接納數位支付,無現金的經濟模式,將對一國的貨幣及財政政策產生深遠的影響。

我們認為,亞洲的無現金轉型過程,將為金融、科技、零售及其他領域帶來莫大的投資契機,但另一方面,未能順應潮流、與新科技失之交臂的金融公司則可能面臨巨大衝擊及危機。無現金社會的發展將帶來相當廣泛的商業影響,未雨綢繆至關重要,提早為今後的無現金生態系統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