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突如其來的美元漲勢及借貸成本跳增,令新興市場債面臨失血的窘境,根據EPFR資料,新興市場債券基金自2016年來首度遭逢連兩週資金淨流出。

屋漏偏逢連夜雨似地,新興市場貨幣也承受貶值壓力。阿根廷在連續兩次升息各300個基本點後,仍難以力挽阿根廷披索的急貶狂瀾,第三度於5月4日上調利率675個基本點。土耳其里拉也因通膨疑慮而於五月初跌至低點。

儘管美元走勢轉強及借貸成本增加,但我們仍不認為這意味著投資人應盡快出脫新興市場部位,主因有三:

一、「利差」:近期美元受益於「利差擴大」,但我們預期未來幾個月美元走勢將回落,貿易(經常帳)赤字及財政赤字的基本面因素可望凌駕於高利率對美元的支撐。

二、「利率」:我們認為目前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幅已接近尾聲,並預期聯準會將繼續落實漸進、和緩的升息步調。在此同時,來自機構法人的購債需求及期限風險溢酬不高(長期利率及短期利率的差距不大),應可望抑制長期利率進一步走高。

三、「油價」:油價可說是左右新興市場經濟體通膨的主要原因,我們基本上認為,在歷經近期漲幅後,油價將再度回落,並於年底前回歸至較均衡態勢。油價上漲的風險尚存,特別是伊朗原油供給可能中斷的不確定性仍揮之不去,但整體來說,我們預期來自非OPEC產油國的原油供給增幅,可望超越全球的原油需求增幅,有利於油價走勢逐步趨緩。

雖然整體大環境更具挑戰性,也有不少特定市場風險因素,但我們仍認為,就基本面狀況及企業盈餘成長來看,接下來幾個月仍有利於新興市場股票後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