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日,數位資料已無所不在,例如:當我們暫時轉移陣地去寄封email時所留下的數位「麵包屑」(網頁瀏覽紀錄)、用簡訊來回應朋友、瀏覽網頁、在臉書上按讚、在推特上發表評論、打開智慧型手機上的導航功能來進行一天的戶外行程、我們每年上千筆信用卡及金融卡的線上簽單等。
此外,讓不同裝置間互聯互通的「物聯網」也蓬勃發展中,感應器、攝影機及其他數據收集的終端器(包括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正急速地持續成長。根據愛立信(Ericsson)電信集團,物聯網裝置可望從2016年的56億台成長至2022年的181億台,年均增長率約為22%。
「數據是新石油」這句話近來廣為流傳,而在某些領域中,數據最終可能比石油更具有價值。我們認為數據可說是一家公司最為珍貴的資產,例如:消費者偏好及行為、新產品、業務及行銷活動等數據,財務數據則反映個別產品及客戶的獲利貢獻程度,資訊科技數據中也能查出駭客行為或惡意攻擊,以上數據對現今企業來說,皆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原料。
資訊科技的基礎成本已日益降低,包含運算成本、資料儲存及網路連線,有助於各企業將內部資料「變現」轉變成商機或獲利,而這在十年前近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此趨勢甚至可能加速發展,因雲端運算逐漸成為主流,對數據化及人工智慧的發展有推波助瀾之效果。
數位資料的生命週期有六大獨特階段:產生(如社群媒體、電子郵件、上網瀏覽、線上廣告、電子商務、地理定位)、傳送(無線、有線及寬頻網路)、儲存(雲端儲存、「數據湖泊」、快閃記憶體)、處理(企業級及線上雲端伺服器)、使用(網路影片及電信OTT影片)及「變現」獲利化(網路廣告、數位行銷管理、進階數據分析),另外,網路資訊安全也將是數位資料生命週期中維護數據安全性的一大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