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票基金 2021瑞銀資產管理中國股票市場策略投資展望
投資展望
【中國股票基金】瑞銀資產管理解答您2021年投資中國市場的四大疑問:股市這段時間漲幅不小,是否有過熱疑慮?美國將部分陸企列入禁止投資的黑名單,對股市的後續影響?對中國官方加強監管、例如反壟斷的看法?投資中國市場的重要性?
瑞銀資產管理投資團隊對2021年中國市場有什麼樣的展望?以下是基金經理人施斌1月13日在瑞銀大中華論壇上的最新看法:
Q1:中國股票市場這段時間漲幅不小,是否有過熱疑慮?
Q1:中國股票市場這段時間漲幅不小,是否有過熱疑慮?
很多股票從2020年至今看似漲了非常多,但若我們看整體股市平均漲幅,也只是落在過去的平均值之內,這代表縱然一些個股短期漲不少,但許多板塊並沒有漲很多。所以我認為整體市場並沒有過熱的疑慮,仍然存在很多投資機會,我們最近還是持續投入資金於股市,聚焦於品質夠好、但估值沒有過熱的公司。我也建議投資人應該要繼續投資,不要輕易獲利了結,因為長期來看,中國的投資潛力仍然很大。
Q2:美國將部分陸企列入禁止投資的黑名單,對此看法?
Q2:美國將部分陸企列入禁止投資的黑名單,對此看法?
雖然會有一些影響,但不是太大,因為中國股票主要由國內市場的投資人所驅動,外資參與度還是很低,黑名單影響程度有限。在美國掛牌的ADR中概股,是否會被迫下市,則要看美國投資者對這些股票的興趣及參與程度有多高,如果很高,那麼應該會繼續維持上市。所以觀察重點在於美國對陸企的態度如何,若對待狀況愈來愈糟,那麼可能會加速陸企離開美國,至香港上市。我們基金現在同時擁有ADR中概股及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股票,我認為美股擁有全球最佳的流動性,這點無可取代,但港股的交易時間則便利我們隨時調整投資策略,各有優點。
Q3:對於最近中國官方加強監管、例如反壟斷的看法?
Q3:對於最近中國官方加強監管、例如反壟斷的看法?
反壟斷法事實上已經公布了好幾年,最近比較嚴格執行,我想主要是互聯網平台這幾年發展的太快太大,一舉一動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政府開始採取比較嚴格的態度,避免這些互聯網巨頭的壟斷行為對經濟造成負面問題,未來仍要觀察政府對反壟斷法的執行及落實程度。
Q4:投資中國股票市場的重要性?
Q4:投資中國股票市場的重要性?
雖然中國一直被劃分在新興市場內,但我認為中國很快會成為個別分開的資產類別,就像日本市場。因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成長力道還是很強,且很多產業在全球都佔有極大的市場份額,例如中國在全球化工市場未來兩三年可望達到五成的市占率,很多產業也會愈來愈重要。所以對投資人來說,問題不在於「要不要」投資中國,而是「何時投」還有「投多少」的問題。
相關投資機會 | 相關投資機會 | 投資中國 | 投資中國 | 投資大中華 | 投資大中華 |
---|---|---|---|---|---|
相關投資機會 | 產品 | 投資中國 | 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基金(美元) (本基金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 | 投資大中華 | 瑞銀(盧森堡) 大中華股票型基金(美元) |
相關投資機會 | 為什麼本基金是您的最佳選擇? | 投資中國 |
加強科技自主研發將會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方向之一,這代表培養人才的急迫性日益重要,本基金投資組合就有兩大教育培訓企業(好未來、新東方),長線潛力極佳。另外,除了知名互聯網龍頭阿里巴巴、騰訊、網易外,基金亦持有雲端軟體開發商、線上醫療平台等個股,非常符合數字化轉型的政策目標。
疫情後消費復甦力道強勁,各產業百花齊放,2021年消費類股獲利成長動能將超越科技。這波復甦將一路延續到2022年,分析師預估未來兩年中國企業獲利都有雙位數成長,投資人應把握布局機會。
本基金截至12月底AUM 達150億美元,居全球主動式操作中國股票型基金之冠1,代表全世界投資人對瑞銀的肯定。 1資料來源: Lipper,美金計價,分類為理柏環球中國股票型基金,截至2020年12月31日
投資團隊操作穩健,嚴守投資紀律,不隨市場情緒波動,估值偏高時趨謹慎,投資價值浮現時則勇敢入市。基金短中長期波動度(標準差)均低於同業平均,代表投資團隊操盤風格穩健。 | 投資大中華 |
加強科技自主研發將會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方向之一,這代表培養人才的急迫性日益重要,本基金投資組合就有兩大教育培訓企業(好未來、新東方),長線潛力極佳。另外,除了知名互聯網龍頭阿里巴巴、騰訊、網易外,基金亦持有雲端軟體開發商、線上醫療平台等個股,非常符合數字化轉型的政策目標。
本基金投資組合以中國消費板塊為主,輔以台灣科技龍頭股。台灣科技股首選先進製程領先全球的晶圓代工龍頭,看好電子產業景氣比預期更好,從去年第四季5G智慧手機帶動的5奈米強勁需求,到今年第一季擴大至HPC(高效能運算)及車用電子的快速升溫,亞洲科技供應鏈代工產能供不應求,基金持有台灣晶圓代工龍頭極具加分效果。至於中國內需消費仍以受貿易戰影響較低的教育、互聯網、醫療保健等為主,核心消費與非核心消費合計持股達38.8%。
疫情後消費復甦力道強勁,各產業百花齊放,2021年消費類股獲利成長動能將超越科技。這波復甦將一路延續到2022年,分析師預估未來兩年中國企業獲利都有雙位數成長,投資人應把握布局機會。
投資團隊操作穩健,嚴守投資紀律,不隨市場情緒波動,估值偏高時趨謹慎,投資價值浮現時則勇敢入市。基金短中長期波動度(標準差)均低於同業平均,代表投資團隊操盤風格穩健。
|
相關投資機會 | 基金得獎紀錄 | 投資中國 |
得獎紀錄資料來源:Benchmark, Lipper,Smart雜誌;資料日期:2020年4月底 | 投資大中華 |
得獎紀錄資料來源:Benchmark, Lipper, Smart雜誌;資料日期:2020年4月底 |
本文所列個股名稱僅作為舉例說明,不代表任何金融商品之推介或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