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趨勢 中國A股「入摩」,對投資中國的五大影響
【投資趨勢-中國股市】MSCI將把 234 支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預期帶來以下影響:海外投資者將更加積極地參與 A 股市場;上市公司標準提高,基本面策略機會增多;未來 A 股「入摩」步伐將增大;A 股「入摩」影響深遠;挑選公司仍然需堅持「品質至上」。
一、海外投資者將更加積極地參與 A 股市場
納入 MSCI 使中國 A 股成分股成為投資者追蹤 MSCI 新興市場指數基準時必須關注的股票。因此,海外投資者將更加積極地參與中國A股市場。
這種趨勢已經初步顯現。「滬港通」和「深港通」成為海外投資者進入中國A股市場的直接管道,其持股量一直在增長。
隨著改革持續推進,以及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的結構性變化和存在機遇的逐步瞭解,我們預計會有更多外資流入中國A股市場。
2016年1月—2018年3月,海外投資者在中國市場的持股(兆人民幣)
二、上市公司標準提高,基本面策略機會增多
隨著海外投資者更加積極地參與A股市場,中國上市的公司將面臨更嚴格的監管,他們必須將資訊披露和治理實踐與國際標準接軌。
這對投資者以及整體市場來說都是利多消息。資訊披露的改進有助於對公司進行更詳細的分析,使基本面投資者能更好地把握公司品質。
這意義重大,因為零售投資者是中國A股市場的主力軍,他們的交易行為可能導致市場定價失效或引發波動,專注於公司品質的基本面投資者可以利用這一點進行投資。
除了交易機會外,海外投資者,尤其是以長期投資為導向的機構投資者更大程度的參與,可能將降低零售投資者群體的市場影響,從而抑制市場波動,有利於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
三、未來 A 股「入摩」步伐將增大
我們認為中國股市將會被全面納入全球指數,「入摩」只是其中一步。
中國政府近來發佈的一系列政策彰顯了其致力於境內市場開放以促進效率提升和結構改善的決心。MSCI也已表示,隨著中國改革的不斷推進,未來將納入更多A股2。
然而,從部分納入到全面納入是一個長期過程,不會一蹴可及。對比來看,韓國和台灣從初步納入到最終全面納入分別經歷了6年和9年。
四、A 股「入摩」影響深遠
我們相信,從長遠來看,上述因素所帶來的變化將改善A股市場的結構和基本面。
不過在關注這些因素的同時,我們並不認為這次「入摩」會在短期內明顯提振A股市場。
首先,A股「入摩」觸發的資本流入預計僅為184億美元3至194億美元4,資金數額太小,不足以撼動自由流通股市值約高達3.4兆美元的A股市場5。
其次,自 2017年6月宣佈A股「入摩」已有近一年的時間,密切跟蹤MSCI新興市場基準的投資者或許已完成了投資組合的調整。
第三,很多海外投資者仍不熟悉中國股市,他們可能不會急於投入資本,而是對中國A股持謹慎觀望態度,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向 A 股市場配置資本。
五、挑選公司仍然需堅持「品質至上」
我們看好A股「入摩」,但仍需牢記從長期而言,公司品質才是驅動業績表現的根本因素,而不看它是否是某一指數的成分股。
因此,中國的長期投資者需仔細分析A股上市公司的競爭力,而不能只關注它們是否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我們相信,隨著改革的推進,中國將進一步融入全球金融市場,中國公司的品質也在不斷提升。在未來數年,A股市場將充滿機遇,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