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 新構思! 我們已準備好迎接挑戰。
在香港和台北舉行,為期3天的瑞銀活動中,我們請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探討年青人在促成變革中的作用,以及他們能夠在變革環境中茁壯成長的重要性。
header.search.error
在香港和台北舉行,為期3天的瑞銀活動中,我們請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探討年青人在促成變革中的作用,以及他們能夠在變革環境中茁壯成長的重要性。
機械人會做我們能做的一切,並且做得更好嗎?
在討論未來科技和工作環境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持相當樂觀的看法。“羅拔·默頓說:「將會有工作流失,非常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但機械人也會創造新的工作。他們創造的東西實際上會增加就業機會。」這位 1997 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指出,數十年來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生活的世界,而且沒有變得更糟。「你已經適應了,你使用科技的目的並非為了從工作中偷閒,而是為了能夠做更多的事情,提高你的生產力。」
霍姆斯特龍強調了擁有正確態度的重要性。「你需要好奇心。你需要問問題。正是這種態度決定了你的職業。」默頓同意其 麻省理工學院同事的想法,談到「變化就在這裡,所以做好準備。當機會來敲門時,你便可以說:『來吧改變,來吧機械人。來吧,這些前所未有的構思。我已為此做好準備。我將在變化的環境中茁壯成長,而不是害怕。』」
主持人郭浩莊(Donna Kwok)問到,小型企業和年輕企業家如何跟上變化並激發創新。米高·斯彭斯指出了不同文化面對失敗的態度存在差異。「失敗是實驗中固有的,而這正是創新的來源。在完全安全的環境中要有真正的創新是不可能的。」他以矽谷為例,指出在矽谷,人們視失敗為創新的重要驅動力,並且對此高度重視。「如果你與經驗豐富的風險投資專家交談,他們會告訴你,他們寧願有一個出正確原因而嘗試並失敗的企業家。「且戰且學」增加了以後成功的機會。」
2017 年,瑞銀把「諾貝爾視角」計劃提升到另一境界,在新加坡舉行諾貝爾視角 Live! 活動,自此成為了定期活動系列。在新加坡之後,活動相繼在上海、紐約及倫敦舉行。2019 年 9 月,諾貝爾視角 Live! 舉行了香港和台北站活動,邀請了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賓治·霍姆斯特龍(Bengt Holmström)、羅拔·默頓(Robert Merton)以及米高·斯彭斯(Michael Spence)。
在香港交易所,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瑞銀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營運官策略主管郭浩莊和瑞銀香港區總裁兼行政總裁盧彩雲(Amy Lo)的陪同下踏上講台。在聽眾席上,來自當地的 500 名大學生渴望了解當晚的兩個主題:亞洲的可持續增長和快速節奏世界中千禧一代的未來。
我們如何才能更具可持續性?
米高·斯彭斯打開這話題:「降低能源強度的模式,我想我們理解這一點。我認為,正在開始發生的事情也是個很好的跡象,世界正團結起來並說:『我們可以做些甚麼來協助發展中國家自救呢?』節能系統、設計恰當的城市、新的科技。如果我們想要成功,很多事情都是必要的。」
賓治·霍姆斯特龍繼續談到可持續性,強調年輕人在實現變革中擔當的角色。誰會想到一個 15 歲的少年在瑞典議會前呼籲採取氣候行動會引發一場全球學生運動?霍姆斯特龍表示:「可持續性發展的速度取決於你自己。這很重要這可能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斯彭斯觀察到,亞洲乃至全球對環境挑戰的意識都在提高。這位 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解釋:「煤炭是迄今為止最髒的化石燃料,但例如在印度,它也是最便宜和最容易獲得的燃料。10 年前,印度的政客會說:『我們要繼續燃煤。我們稍後才處理全球議程。』這不再是答案。」
經濟增長與可持續性的對壘?
在兩日香港的活動後,羅拔·默頓繼續他在台北的旅程。在那裡他會見了國立臺灣大學的學生,參加了一場關於可持續性、創新及顛覆性科技的討論活動。
瑞銀資產管理亞太區主管兼會議主持人殷雷(Raymond Yin)想知道,更可持續的經濟方法是否必然因為有更多監管而阻礙增長。默頓不同意:「隨著技術進步,我們可以同時擁有增長和可持續性。這並非不可能。這並非增長與可持續性的對壘。做對的事與賺更多錢的對壘毫無疑問有時候會有衝突,但不要視為普遍的問題。」
面對在場的年輕人,默頓離開講台之前鼓勵了他們。「你如何鼓勵人們去探索,去迎接一種沒有人能教你如何做的情況?」這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若有所思地笑了。「我很樂觀。我看著你們所有人,我認為你們可以應付。我們不要自滿,也不要尋找無需用腦的解決方案。你擁有進行探索的工具。」
獲取最新瑞銀諾貝爾視角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