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車銷售、公平貿易產品及符合道德準則的服裝系列興起,消費者選購與自己環境及社會目標相乎的品牌。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是著名的合約理論家,其最新研究卻致力於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哈特說:「如果做好事就能賺錢,這很簡單。」但做好事不總是最賺錢的決定,那如何是好?

哈特以美國出售半自動武器的大型超級市場為例。當然,此舉是有利可圖的,但這是否代表他們應該這樣做,尤其是當我們看到近年不斷上升的槍擊事件?

很多經濟學家認為他們應該照樣出售,因為企業並無責任考慮任何社會政治或環境後果。最著名的經濟學家之一米爾頓·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曾經直言不諱地指出:「企業不應花時間去擔心這些非金錢相關的事情。」哈特認為,這對經濟學家而言不但是一種有限的立場,而且是一種低效的做法。

哈特解釋指:「如果你透過銷售更多的半自動武器而賺取更多的錢,你可以將其作為股息發放。而那些關心槍械管制的股東可以向他們最喜歡的槍械管制組織捐款,以抵銷公眾持有的額外武器。」

如果生活在只重視財政底線的世界,一切就簡單得多。
—哈特

問題在於,個人貢獻根本無法與財富世界 500 強的企業影響力相提並論。他說:「損害與利潤的關係密不可分,企業必須明白這一道理。」

哈特承認:「如果生活在只重視財政底線的世界,一切就簡單得多。賺錢為上。這是每個人都同意的。」但哈特的研究表明,行政管理層應多尋求股東的意見,不應以作為對股東責任的辯解而只關注利潤。

哈特說:「實際上,他們的職責更為複雜。對企業有利可圖的事與履行社會責任的事或會存有衝突,但你必須嘗試了解股東的偏好。」

我們需要改變企業的思維模式。
—哈特

時至今日,大型國際企業的影響力可媲美政府。正因如此,哈特更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視。他說:「當政府陷入困境,你會尋求其他方法解決問題。我們需要改變企業的思維模式。」

要找到企業一致支持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似乎不太可能,但哈特認為這不應被視為一種遏制因素。歸根結底,他希望這些想法至少能讓身居企業要職的人士以不同方式思考他們對股東的責任,以至對整個社會的責任。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面對著挑戰,思考甚麼是該做的正確事情,但我們至少可以放心,知道我們的決定有能力產生積極影響。我們僅要問自己的問題是如何做和在哪裡做。

相關文章

更多瑞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