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投资者对中国面临的债务挑战忧心忡忡,认为它是金融市场的一大风险,若不加以处理,可能会引发危机,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相信中国正在采取恰当的政策来应对其日渐高企的债务?

将中国当前形势与过去几场危机发生前的状况对比来看,中国面临的挑战显然不同以往。“中国已从过去的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并正采取因应之策,因此国内重蹈覆辙的可能性很小。”瑞银资产管理亚太区负责人文庆生(Rene Buehlmann)1月9日在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的发言中重点指出。

前车可鉴---中国债务问题的独特性

如果投资者对中国面临的债务挑战忧心忡忡,认为它是金融市场的一大风险,若不加以处理,可能会引发危机,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相信中国正在采取恰当的政策来应对其日渐高企的债务?

将中国当前形势与过去几场危机发生前的状况对比来看,中国面临的挑战显然不同以往。“中国已从过去的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并正采取因应之策,因此国内重蹈覆辙的可能性很小。”瑞银资产管理亚太区负责人文庆生(Rene Buehlmann)1月9日在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的发言中重点指出。
 

过去的危机是什么情况?

亚洲危机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亚洲国家的巨额美元债务日益难以负荷。投资者迅速撤出了该地区的货币,造成收支危机,迫使货币急剧贬值,从而引发了广泛的危机。

相比之下,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来自过度的杠杆使用,次级贷款家庭的信贷配置不当,通过“影子”银行进行不规范贷款和不良的承保标准。
 

中国与过去的危机有何相似之处?

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的状况相比,其主要相似之处在于债务堆积,而且低效信贷配置集中于某些经济领域。

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状况相比,其主要相似之处在于,近年来中国信贷快速增长,理财产品与影子银行层出不穷,房地产和股票市场都大幅波动。
 

中国有什么不同?

中国债务规模已然庞大,且仍在持续增长。2016年底的债务水平相当于其GDP的257.64%,而2006年则为161.1%。但中国的债务情况与那些导致上述危机的债务问题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债务(占GDP的百分比)

中国债务(占GDP的百分比)

首先,虽然中国的确存在信贷低效配置的情况,但中国债务的集中领域截然不同。债务主要由国有企业承担,而国企归政府所有,这意味着政府可以有序地协调债务重组。

其次,几乎所有的国内债务都是通过中资银行融资的,因此以美元计价的外债很低,这意味着没有外部投资者大举撤离的风险。

此外,中国具备很强的贸易地位,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加上庞大的外汇储备和有效资本管制,资金外流的潜在风险较少。

中国的储蓄率也很高,这意味着银行拥有巨大的资金资源。国内储蓄非常高,而且资本市场尚待成熟,因此储蓄主要以存款或准存款的形式储蓄于银行系统,为债务融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监管部门已从过往危机中已汲取经验教训,对信贷扩张和影子银行系统等问题有着清楚的认识,正在采取措施遏制债务过度增长。这些因素再加上上述几点,意味着中国内部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低。
 

中国从过去的教训中汲取了什么?

中国正积极运用逐步收紧的去杠杆政策控制债务增长,利率逐步提高,信贷增长大幅放缓。上述措施使得最近中国货币供给增速降至历史低位。

一系列新法规的出台,例如对理财产品的管控以及监管当局加强监督,使得影子银行业务得到控制,表外资本流入经济体系被有效遏制。

一系列紧缩措施相继出台,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控制,比如限制投机性投资,鼓励出租房屋,这些新政都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正日趋深化,僵尸企业正在被关闭,从而剥离了经济中非常低效的部分。
 

还有什么需要提升的部分?

但中国仍有提升空间,投资者也期待着政府在下列领域采取行动和缓解措施,以促进金融系统健康发展:

改善银行管理,确保最有价值的公司获得融资,同时控制不良贷款扩张。

提高国企效率,以增强长期盈利能力、改善财务状况并限制过剩产能。

提高非正式贷款的透明度,继续控制信贷扩张,确保有序债务管理,同时为经济增长提供资金。

评估货币市场基金估值方式,将其全部转为按市值计价,以确保透明度、流动性以及市场有序运行。

继续开放金融市场,鼓励外来投资抵消资本外流压力,开放面对新技术。此外,开放金融市场也有助于国际投资者的多元化并降低对国内股票和住房市场的压力。

更多资讯

联系我们

请点击以下链接获取联系方式

查找我们的办事处

点击以下链接,找到离您最近的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