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西門

197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 我們了解人類行為嗎?

赫伯特·西門是人工智能的創始人之一。沒有其他科學家比他更了解機器的未來和電腦的重要性。1965年,西門就已肯定「機器能夠做人類能做的任何工作」。他對抉擇流程、氣候變化和經濟理論缺點的先見之明,在21世紀被證明更為貼切和重要。時至今天,我們仍然能學習他的遠見卓識,得以更了解西門早在 1960 年代已預測會出現的趨勢。他帶領我們回到過去為未來找得答案。

赫伯特·西門

赫伯特·西門

1978年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

摘要

出生:1916 年出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

離世:2001 年逝世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

研究領域:管理科學

獲獎研究:經濟機構決策過程的研究

驚喜:縱使沒有教經濟學幾十年,仍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笑點:他說自己經常嘗試令人發笑,即使如此,他承認人們對他的幽默有時候感到不悅。

是甚麼令決策如此困難?

西門的生活方式非比尋常而且別樹一幟。他不看電視、不聽收音機,甚至不關心報章頭條。西門說:「首先,今天報章上所見的,不少都已見於昨天的報章。其次,今天報章上所見而昨天未見的事情,大部分我都能預測,至少可以籠統預測到。」

甚麼是正確選擇?

西門深信非因循守舊的的路向是正確,他希望走進從未有人探索且較落後的科學研究領域。於是他鑽研社會科學,為決策流程研究的發展奠定基礎。西門表示人們並不擅長預測未來,而且難以取捨一己偏好。

他還說明了一個經濟體總是大費周張設計和生產不同產品供選擇,相反卻花很少時間從中選擇。他說:「你根本還未開始做選擇,就已有人向你介紹這個、那個選擇。」

減少花多眼亂的選擇能令抉策更簡單嗎? 西門論說:「某程度上可以。我認為不確定程度和知識缺口是令我們難以決策的主要原因。」

經濟方法需要改變嗎?

為證明經濟理論和方法需要改變,西門的研究專注於挑戰現有假設。西門說:「對於每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論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可惜的是,針對很多人生重要問題的理論卻欠妥。」

他說:「要為科學建立數學結構,必須先有數據和明白有關現象。在生物學成為現代分子生物學並對基因和化學有確切了解之前,許多人不得不出去收集無數植物,以了解它們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社會科學尚未做到這樣。」

他勸勉、啟迪和激勵科學家以新方法來解決問題,盡量多從搜集數據開始。

基本轉變

及早提出氣候變化問題

西門知道環境會成為未來的重大關注,而且需要嚴厲措施才能確保後代的生存。他指出一些近年日益緊迫的問題,重點關於可持續能源、對抗污染和不斷變化的政治進程。他問道:「我們當下想要甚麼?我們願意放棄甚麼來延續未來?」

這些都是我們未有答案的問題。不過,有些事情是我們現在可以亦應該採取行動。

我們可以如何延續未來?

無盡知識的責任

西門嘗試解說相互關係和了解文化,以求最終對人類情感和抉擇理由有更深的了解。他說:「我的研究並非旨在即時改善決策流程,而是了解決策流程。」他就認知心理學、電腦科學、經濟學、數學和很多其他學說發表文獻,影響了不少學術領域。

若問西門積極研究的主要原因,他會表達這是他對人類的責任感。他說:「溝通是創造的前提,也是科學活動的必要一環。」他分享自己的廣博知識,為新電腦程式、人工智能和其他重要科學領域奠定基礎。

我們如何學習成長?

西蒙非凡的自信和對人類的濃厚興趣使他在專業和個人方面都脫穎而出。他說:「人可以從身邊其他人的影響中受惠良多,這正是我們的學習方式。」

當被問及他會給下一代甚麼建議時,他的回答親切且直截了當。他說:「我會建議人們在思考自己希望實現的目標時不要忽略了生活本身。」

最重要的是當中過程。只要我們活得好,這些遙遠的目標自然會實現。你必須找到樂在其中的事情,才能有所成就。

利他主義會經過自然選擇留存下來嗎?

人們可以從西蒙身上學到的最重要一課是了解數據的重要性。很多人都對因果關係感興趣,但西門專注於深入了解。他不是單單接受相互關係,而是嘗試了解其背景。 他確立了新的思維方式。他說:「或許正確方法是先了解,後預測。」

為何各國必須找到更好的經濟增長方式?

聽聽米高·斯彭斯(Michael Spence)的想法,了解各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產生長期積極影響。

更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