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视角:探路全球经济新格局,专注新发展。

“巨额财富削弱了我们共同体的凝聚力。当需求强烈时,找出解决办法的愿望也会迫切起来。我们可以,也应当做些事情来恢复平衡。”
——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Q1为什么要构筑一个均衡发展的世界?

一个普遍的规律横亘在人类社会的现实中:每一次人类大危机的出现,往往都是一次资源分配差距加剧的加速剂。

2020年以来,伴随新冠疫情在全球的不断反复和持续拉锯,主要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在提振经济的同时,也推高了资产价格,富有的人从中获益——在多数国家,收入差距在扩大,日益面临一个失衡发展的世界。

今年9月,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发布的第五份年度《目标守卫者报告》亦显示,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和2019年相比,2020年全球又有31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其中,受到疫情打击最大的人群恢复起来也将最慢。

要产生持久的正面影响,经济增长必须具有包容性,使每个人都在增长机会中参与,但最重要的是,它需要在环境上具有可持续性。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这位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瑞银诺贝尔视角》专栏中解释道:“在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场竞赛。”

新冠疫情以一种突如其来且横扫一切的态势,让人们清楚地意识到,由自利目标和短期利益驱动的“传统智慧”以及经济体制是不可持续的。所谓“传统智慧”,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的驳斥,它认为(以往的经济及成功)往往只是强大精英们的智慧。

克鲁格曼表示:“目巨额财富削弱了我们共同体的凝聚力。当需求强烈时,找出解决办法的愿望也会迫切起来。我们可以,也应当做些事情来恢复平衡。”

来到中国,中国高度关注最富裕与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差距问题。尽管有疫情的不利影响,中国在去年已经在摆脱极端贫困方面取得了全面胜利,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进入2021年,新时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耀眼转变更加明晰:要从增长优先转向高质量发展,旨在着眼于平衡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以构筑一个更为均衡发展的社会。

Q2均衡发展,对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可能深远影响?

如何才能实现在均衡发展中,缩小资源分配差距,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中国的举措认为,实现包容性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迈进:

一方面,要积极优化居民收入“三次分配”机制;另一方面要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均衡发展,对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可能深远影响?以中国内地为例,可以体现在浙江省的示范区试点建设从美好愿景到“施工图”,包括搭建一套“1+6+N”重大改革体系架构。

其中核心的“1”就是以“扩中”“提低”推进社会结构变革,率先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社会结构。据此,围绕此目标,浙江开始实施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计划,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先行示范。

“施工图”还特别强调了教育的公平价值——强调要“争创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实现全覆盖,并着力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让所有人都享有机会平等的权利。

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Sir Christopher Pissarides)也认为,(要消除失衡和差距扩大)平衡它的唯一方法是通过教育。“在当今经济中,终身学习是绝对必要的,因为我们所需要的知识类型变化如此之快。”

瑞银诺贝尔视角

要实现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经济的增长,不限于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其外延还可扩展到“多年之后”和“代际”之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日益加,几十年之后的“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如何更好的享有均衡发展的机会?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举例的一个算术题:因为人们活得更久,40年的工作原本支持50年的消费,现在却要支持60年。“如果你想和父母一样的工作年数,你最好过低水准一点的生活。如果你有长寿的好处,你就会工作更长时间。”

面对这一未来必然出现,甚至目前已经出现的情况,政府部门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和其他社会福利的覆盖面,并通过税收改革和监管调整来优化收入分配,鼓励企业在推进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积极建议:“有些事情我们有能力做,有些事情我们认为应该做,”他说,“那我们应该全都做。重新分配、税收和转移,以某种形式, 通过对最富有的人征税来支付基层群众的基本收入。我们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但我们知道,能做多少是每个国家都有程度之分的,而且没有证据显示做得更多的国家付出了什么样的实际代价。”

而对个人来说,更积极的筹划未来养老生活,将财富逐渐转向长期金融资产,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Q3中国均衡发展的实践和投资未来

长期来看,实现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可能会对经济和未来投资产生重大影响。

对中国的经济和产业端升级来说,实现均衡发展意味着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近年来,在一些具有长期战略价值的行业,包括半导体、绿色/可再生能源、硬科技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企业的科技、人力和资金等投入不断加大,带动了科技产出的量质齐升,成为近年来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领域。

"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思考经济发展。机构建设,企业建设,就业扩大,机会扩大。在这方面,国际和国内企业都可以发挥关键作用。他们不是在解决明天的贫困问题,对吧。他们从事推动增长的业务,使社会能够做到这一点。”

恰如斯宾塞对企业在其中角色的认可,政府监管机构也继续给予大力支持,支持和鼓励所有行业、所有公司和机构共同贡献的结果。这些领域蕴藏了巨大的可持续投资机遇

在缩小资源分配差距的背景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将增加,在消费总量扩大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将继续升级,这对消费行业中长期推动效应显而易见。

不仅如此,伴随居民收入的提升,更多的群体将广泛地拥有包括公募基金、保险、私人银行、股权等在内的金融资产。“随着养老体系的改善,鼓励养老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的趋势将日益明显,从而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形成支持。这也符合资本市场长期改革的方向。”瑞银报告研判。

中国经济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可以说,经济结构的提质增效、居民财富的增加跃升,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社会发展的重点。而这些既是实现均衡发展目标的应有之义,也将对未来提供更加稳定的保障。因为只有在一个均衡发展的经济体里,社会的资源分配差距相对公平且平衡,人们的财富和美好生活才能有更有力的保证。

我们的投资产品和实力

无论您是在寻找某种特定的投资实力,寻求定制的投资解决方案,还是想要深入了解某个具体的投资主题,瑞银资产管理都能为您提供所需的答案。

更多资讯

联系我们

请点击以下链接获取联系方式

查找我们的办事处

点击以下链接,找到离您最近的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