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的中国债券市场现状分析
短期来看,利率仍然会受到疫情变化和宽松的流动性影响而适当走低,中期有望反弹。
本文观点出自:瑞银资产管理债券基金经理 | 楼超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 短期来看,利率仍然会受到疫情变化和宽松的流动性影响而适当走低,中期有望反弹;
- 整体而言仍然对今年信用债市场感到乐观,并认为信用债将依旧优于利率债;
- 行业方面我们全年仍看好地产、龙头民企,以及会在地方国企改革中寻找机会。
利率债
利率债
受到中国新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在2月第一个交易日出现大幅上涨,我们认为利率债的快速上涨主要来自于市场恐慌情绪的一次释放以及货币政策的提早,而非完全由基本面驱动的。
利率市场接下来的趋势我们认为
利率市场接下来的趋势我们认为
短期来看,利率仍然会受到疫情变化和宽松的流动性影响而适当走低,直至情况明朗。同时市场对于经济基本面的中短期预判仍旧会有分歧,所以这个走势会是应该是窄幅震荡,未来降息和降准空间仍在,但是投资者应该已有所预期。
考虑到目前疫情仍未明朗,有许多潜在风险仍未完全反映出来,加之降息后短端利率下行较快,海外利率再探低位,短期利率债操作仍维持收益率曲线做平。就绝对回报账户,则倾向中久期并保持一定灵活性。
中期来看,如果疫情能在初春得到有效抑制,我们认为年内中国经济可以消化对一二季度负面影响,下半年迎来经济活力的反弹,但是这必须配以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也会为中国近三年以来的金融去杠杆进程和功效带来一定隐患。而下半年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如能有效带动信用扩张,利率则会有所反弹,年内低位可能在2.7%附近。
长期来看,随着中国债市的开放,以及中国国债加入海外债券指数,中国利率债作为世界范围内少数的高等级高收益的品种,仍会继续受到海外资金青睐。
信用债
信用债
本次疫情对中国企业债发行人的2020年盈利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会对部分依赖高周转高负债行业公司带来一定的短期流动性压力,比如餐饮消费,交通运输,传统制造业等。
但是从债市基本面来看,我们仍然对今年信用债市场感到乐观,并认为信用债将依旧优于利率债:
1. 政府及监管机构的违约容忍度下降,在疫情爆发后,证监会,银保监等监管机构立刻采取措施,2月2日表示对疫情防控期间到期公司债券,只要发行人经营正常,将设立绿色通道等措施,支持发新还旧,引导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积极服务发行人发债。
之后多家企业发行人包括民企和地方国企都发行“疫情防控超短期融资券”,银监会要求银行积极参与,最低再融利率仅为1.4%, 远低于疫情发生前。大大降低了短期融资风险。
2. 部分信用发行人将受惠于政策放松,有效缓解现金流压力,典型企业为地产公司。自去年5月份以来,监管机构大幅收紧开发商从银行信托债市等渠道融资,融资渠道的限制也导致部分开发商现金流吃紧,再融资压力加大。
本次疫情期间,信贷政策全面解锁,银保监呼吁银行放宽对企业的融资,行业不限,有湖北业务的优先,避免企业因疫情陷入困境,而大多全国性开发商在武汉均有业务,符合政策鼓励范围。加之本次疫情主要发生在一季度,非传统旺季(金9银10),需求会延迟到旺季。
房地产行业对流动性和调控政策最为敏感,加之下半年基建需求高,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我们对今年全年房地产行业信用基本面和融资利率下行感到乐观。
3. 本次疫情发生加大政府对经济下行忧虑,对企业违约带来社会影响的容忍度也在下降,无论是中央政府或是地方政府都积极对企业实施援助,在过去三年,中国债务市场顺应改革打破刚兑,我们知道大多企业违约风险其实并不来源于盈利能力的弱化,而在于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所带来的再融风险,而今年银行再融风险受到政策影响显而易见会远远低于过去三年,资管新规因此也正式被监管延迟,已给予更多的融资渠道给企业。
考虑到今年的融资政策非紧反松,货币政策大幅放宽,银行资产荒,经营正常的企业信用债预计会吸引更多资金。我们仍维持今年信用债高配建议,并认为本次疫情后,信用利差会加速缩窄,收益率下行,同时今年违约率也会控制低于前两年,同时处置方案会更为积极。行业方面我们全年仍看好地产、龙头民企,以及会在地方国企改革中寻找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