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梯若爾

2014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 受監管的市場是成功和繁榮經濟的秘訣嗎?

身為經濟學家,讓·梯若爾(Jean Tirole)的研究和監管理論改變了市場監管在各個行業的應用方式,並拓寬了競爭的範圍。他是暢銷書作家、傑出教授,也是眾多著名獎項得主。而且,他為人謙虛。他的研究和個性,不僅為推動經濟學領域的發展貢獻良多,他也致力讓其成為一個更具合作性的空間,引入各界專家,並以親切、易理解和真誠的獨特方式與公眾接觸。

讓·梯若爾

讓·梯若爾

2014 年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

摘要

出生:1953 年出生於法國特魯瓦

研究領域:微觀經濟學與產業組織

奬項:2014 年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

獲獎研究:對市場共同利益和監管的分析

最應分享獎項的人:梯若爾的長期同事讓·拉豐(Jean J. Laffont)在 2014 年之前離世,但人們認為兩人應是共同獲獎者

香檳紳士:他的家鄉曾經是法國香檳區的首府,香檳至今仍是他的首選飲品

現時專注的研究和娛樂:數碼化反烏托邦,即是他口中的「社會科幻小說」

透過受監管的市場和競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在 80 年代,當梯若爾和同事讓·拉豐開始市場監管研究,他留意到有很多領域已經由壟斷者或高度寡頭壟斷者控制 (即由少數公司控制的市場)。他對此發現感到不安,這些壟斷的公司可加價或降低品質,亦不會流失顧客;因顧客沒有其他競爭對手可以選擇。

梯若爾說:「我們很難確切定義甚麼是壟斷或寡頭壟斷,但我們可做的,是試圖衡量那些高價格且缺乏創新對社會造成的傷害。故此,我們需要競爭。嘗試引入競爭就是我早期的研究目的。」

他們開始研究包括鐵路、電訊及電力公司的公用事業壟斷,並考慮到三個主要目標。首先,如何引入競爭者。他們發現就算不同行業面臨的競爭挑戰相當類似,但在很多方面都不同。每個行業都需要自己的分析。

鐵路行業不能隨意複製路軌或車站。因此問題落在哪裏可以引入競爭,例如可以在生產設施方面引入競爭。根據梯若爾的說法,競爭需要創新,從長遠來看會令公司更警覺。

梯若爾舉出基於獎勵性的規管和其他市場法規示例

他們的第二個目標是在成本加成定價法 (cost-plus basis) 的基礎上制定獎勵性的規管。根據成本加成定價法,如果公司提高價格,監管機構將增加消費者的費用,從而令公司獲得合理的回報率。在梯若爾與拉豐發表研究之前,這些公司只會提高消費者的價格,但從不提高服務質素去對應增加了的價格。

他說:「令經濟學家擔憂的,是不正常的利潤。只要他們提供的產品對應消費者的需要,我們就會容忍他們的利潤。如果並非對應消費者利益,那就另當別論了。」

他們發現,透過用獎勵性規管對這些公司的表現和效率問責,他們就可以降低其成本。這些降低了的成本,部份可以由公司保留,其餘部分透過減價與消費者分享。

最後,他們努力處理不對稱或不完整的資訊。監管機構面對最大的問題之一,是他們手上經常沒有完整的公司成本資料。

梯若爾說:「減少不對稱資訊的確非常重要,但意識到不對稱資訊的範圍並作出行動去更改規管也同樣重要。我們曾試圖預測將會發生的改革,並盡力確保這些改革將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不對稱資訊的情況會一直存在,但至少你可以降低此成本。」

這項突破性的研究和工作,正是梯若爾稱為經濟的本質,試圖調節市場以使其變得更好。他說:「這是經濟學頗為強大的領域。監管這些行業的獨立機構由受過經濟學培訓的人所組成,他們吸收了這些想法,然後修改並改善監管規則。對正在發生的事情,這就是我們可產生一定影響的地方。」

市場總有不對稱的資訊,但至少你可以減低此成本。

市場監管與競爭的好處

監管大型科技公司的重要性

儘管梯若爾早期的研究是植根於公用設施的壟斷,但他的理論經得起時間考驗,到現在仍舊適宜。世界上許多最大型的科技公司在本質上已經變得壟斷。其主要分別只在於其業務集中於創新及其應用。梯若爾以正蓬勃發展的共乘應用程式市場為例。

他說:「你對這些公司的觀感如何不是重點。問題是他們帶來了非常細小的創新。想想地理位置、記錄信用卡資料、寄送發票、評分、一瓶水等等。那些並不算甚麼大創新,比比皆是,但從沒有壟斷市場之的士公司會做到這些。」

梯若爾視科技風險為規管問題。他認為競爭法是正確的方向,但這些法規需要更具前瞻性。現時有兩種競爭法: 第一種側重於壟斷;第二種圍繞著收購。收購是建立壟斷的捷徑,眾所周知,科技公司皆會收購目前甚至未來的競爭對手。

梯若爾說:「首個選擇是回歸舊式監管方法。但這些都是環球企業,所以我認為此法不可行。一個國家不可能監管一間環球企業。」

美國、英國和歐洲部分地區已提出收集有關主要科技公司的資訊,包括潛在的收購行動,並與反壟斷機構共享,這將使機構能更快干預並停止某些潛在行動。

他說:「這將需要顛倒舉證責任,例如合併,該公司將需證明那是利好競爭的合併而非反競爭的合併。這將是不同的監管制度。防止收購比分拆一個已發生的收購更容易。」

世界上7家最大型的科技公司是雙邊市場,其平台必須吸引買賣雙方。以共乘應用程式為例,這意味著這些公司必須吸引乘客和司機。但在壟斷的情況下,因為乘客(消費者)和司機(商戶)雙方都可能被利用,這就構成了問題。進入這些市場的公司必須決定要取悅消費者還是商戶,而大多數科技公司都選擇了消費者。

2019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雷默說:「這情況就對消費者非常划算。他們不付分文就能獲得極佳服務。那麼你會問,競爭會傷害誰呢?如果這些公司為這些免費服務向廣告商收取高昂費用,營商成本和價格就會上漲。結果,消費者仍會間接為此付款,因為廣告商增加了開支。」梯若爾說更高收費會令這些強大的平台侵犯我們的私隱、牽涉政治並影響勞工的未來,這將變得危險。他說:「這完全取決於規管。我們都知道未來一片光明。如果我們正確處理這些問題,我們將更健康、更富足。」

我們都知道未來一片光明。如果我們正確處理這些問題,我們將更健康、更富足。

大型科技公司的不平等

地球氣候行動計劃的迫切需要

像很多人一樣,梯若爾現時最擔心的問題之一,是氣候問題和我們的無能為力。就算他看到全球會議對應對氣候變化的良好意圖,他認為大多數會議的價值僅為一張良好意圖而非行動的清單。

他說:「如果你查閱 2015 年的《巴黎協定》,你會發現內容跟 1992 年的《里約熱內盧協定》如出一轍。2015 年的談判並非易事, 但會內至少得到196個國家說我們應該作出某些行動,這已經是種進步。但到最後,你需要有一項能逼使各國來到談判桌的策略,實際表示我們將撥款應對氣候變化,可不是各國領袖將回國並說:『噢,一切都會安好。』」

根據梯若爾的說法,部份問題是政治問題。其他環境問題過去是透過適當定價來解決的,他確信碳定價會帶領我們到更積極的軌跡。

他說:「我們對子孫後代負有更大責任。我們作出了很多漂綠行為。我們一直在談論環境,可是做得很少,但其實解決方法是存在的。經濟學家有解決方法。」

正因解決的問題是個全球議題,梯若爾擔憂每個國家都寧願其他國家付出努力。若單一國家擔起減少排放的百分百成本,但獲得的收益僅百分之一,這違背了行動和政治意願。

他說:「我們需要更潔淨的能源,我們需要更少碳排放。我們必須作出犧牲,不是巨大的犧牲,但這些犧牲只會變得愈來愈大。不如等到下年的想法是危險的,因為年復一年,結果將變成了三、四十年。數十年的不作為累積起來的問題,才是危機所在。

說到底,你需要達成國際協議。因為誰會是嬴家?嬴家是所有人類。

我們需要改變甚麼去解決氣候變化?

我們一直在談論環境,可是我們做得很少。解決方法是存在的。經濟學家有解決方法。

共同利益經濟學

梯若爾在他達到所稱的轉捩點之前,已經做了三十多年經濟學家。直至那時,他一直與學界專家、政府、監管機構以及企業合作,參與政策制定。

其研究在經濟學領域獲得最負盛名獎項的認可後,忽然間,人們在街上截住他,希望更了解他的研究,但他需要以人們能理解的方式去解釋。

這一切都在一個特別時刻的出現,因為 2016 年標誌著民粹主義不斷滋長,許多人開始不信任專家。

他說:「這不僅在經濟學,在醫學、生物學和氣候科學等也確實如此。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很多領域上的專家都被漠視。這是很不幸的事態。必須有某種知識和共享這些知識,民主才能運作。我們有責任分享知識,不僅與專家分享,也要與一般民眾分享。」

這種意識促使他撰寫了《Economics for the Common Good》一書,以解釋經濟這門科學、其利弊並借古鑒今。顯示經濟學如何應用到生活各方面,並把它用作推動共同利益的力量。正如梯若爾發現,為大眾寫一本書比起教書或舉辦研究會要難得多。

他講述了他母親的故事,他說她如今就像往日一樣耳聰目明。她一直擔任法語、拉丁文及希臘文的教授,是個熱愛和尊重知識重要性的人。已屆九十高齡的她,在梯若爾獲獎後接受傳媒訪問。記者說:「你的兒子一定是個天才。」她答道:「你在開玩笑嗎,我的兒子是個天才?不,他不是個天才。」梯若爾微笑著說:「我想那是個正確答案,世上沒有天才。」

他說:「有些人有更多的動力,他們訓練有素,在合適的環境中遇到了合適的人,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我並不是一個傑出的人。我肯定有些才能,但我熱愛我的工作。」

梯若爾還在圖盧茲創立了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一所跨科學研究院包括了心理學家、社會學家、政治科學家、歷史學家、生物學家等,他們都與經濟學家共事。

他說:「這是我的經濟學觀點。這是一種合作並對某種統一非常重要。我不喜歡象牙塔理論或與理論完全脫節的實證研究工作。你需要兩者兼顧。」

梯若爾致力推動經濟學成為統一領域,而且無意止步。他說:「如果你有喜歡做的事情,你會做得很好;如果做得很好,那將為你的工作生活帶來一些意義。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們有責任分享知識,不僅與專家分享,也要與一般人民分享。

為何各國必須找到更好的經濟增長方式?

聽聽米高·斯彭斯(Michael Spence)的想法,了解各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產生長期積極影響。

瑞銀諾貝爾視角網上研討會系列

讓·梯若爾已加入瑞銀諾貝爾視角網上研討會系列。他與瑞銀全球主權市場策略部門主管 Massimiliano Castelli 在網上研討會探討新冠疫情對於科技、全球化及可持續性等主題的影響。

更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