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蒙·菲比斯

2006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 經濟蕭條的影響以及如何阻止?

艾蒙·菲比斯有強烈的主張且不羞於表達。在 1960 年代,他是一名年輕的經濟學家,對令人興奮的探索比對獎項更感興趣,於是他離開了蘭德公司 (RAND Corporation) 並成為現代經濟學的先驅。他挑戰了關於通脹和失業之間取捨的公認理論,致力研究資本形成的「黃金法則」。今日,他探討如何阻止經濟停滯,和讓每個人有均等發展機會的重要性。

艾蒙·菲比斯

艾蒙·菲比斯

2006年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

摘要

出生:1933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埃文斯頓

研究領域:宏觀經濟學

獲獎研究:宏觀經濟政策的跨時期取捨分析

必讀書籍:查爾斯·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勃朗特的《咆哮山莊》和曼恩的《魔山》

快樂必備:妻子薇薇安娜 (Viviana)、計劃下一段旅程和音樂

生活所需:一輛車、一座鄉郊別墅

表演天賦:為晚餐賓客(和拍攝隊)演唱 “Old Man River”

生活在紐約的思維

如果你第一次見到菲比斯而不知他是誰的話,你可能會猜他是位英文教師、音樂家或文學評論家。他閱讀了全部有價值的東西並引用哲學家的話。的確,菲比斯是一位藝術家,但他是也一位宏觀經濟學家和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

他熱情微笑握著別人的手,談論他有多喜歡紐約。劇院、博物館及歌劇院。他是一位見多識廣的男士。在他稱之為家的城市,他享受晚餐派對、熱鬧的對話及多樣化元素。他這些精彩有趣的生活如何與嚴肅的經濟學世界聯繫在一起?

為何選擇經濟學?

如果不是因為受其父母的影響,菲比斯可能會成為哲學教師。在就讀人文學科時,他父親請他至少選修一門經濟學課程。菲比斯說:「我還可以說甚麼?我當然照做了。」他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全部科目均取得甲級成績。

要觸及其職業生涯中所有研究過的領域是項挑戰,由就業理論到貨幣理論、通脹動態、經濟增長及公共財政,這正是他被稱為現代經濟學先驅的原因。

市場是如何運作的?

正如諾貝爾委員會所說,他最著名的研究加深了經濟學界對宏觀經濟政策短期和長期影響之間關係的理解。

他說:「在就業經濟學領域,當時對於薪酬的想法確實頗死板,而事實也是如此。」但對一個思想開放且追求新意的年青人來說,這並不夠好。於是他開始研究就業、薪酬設定及通脹之間的關係。

菲比斯意識到,經濟模型沒有考慮到人類在未獲得完整資訊或知識的情況下做出決定的事實。這是一個重要的觀察,闡明了市場的運作方式並支持一種新的就業和薪酬分析方法。

把人納入經濟學:諾貝爾經濟學得獎研究

經濟學的人性一面

菲比斯還記得他在職業生涯早期的戰鬥。他的研究挑戰了1960年代公認的觀點,並引來部分同業的批評。他們不希望在他們現行的經濟模型中加入經濟參與者如何決定的考量。菲比斯認為這是一種更現實的宏觀經濟學方法,其他人則不以為然。他承認那時候並不太順利,但他仍然堅持。

我們如何重振人們的「創新精神」?

菲比斯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論是其就業理論思想,還是他基於羅拔·索洛(Robert Solow)的增長理論所建立的「儲蓄率黃金法則」。但談論現今對他來說重要的話題會讓他更加興奮。甚麼令國家富強?為何大部份西方國家的創新能力下降?我們如何重振他口中的人們的「創新精神」?

創新型國家的要素

當菲比斯談及國家創新度低時,人們很容易就會反駁說現今我們身處的社會每日都在創新事物。他說:「矽谷只是經濟的一小部份。真實情況是,創新在國家的腹地停擺了。」

為何矽谷並非經濟停滯的答案

有意義的工作很重要

菲比斯說:「當你周圍都是家財萬貫的人,賺取微薄薪酬一定很痛苦。」他明確地表示,這並不僅與物質商品有關。他解釋道:「政府為食品券和公共房屋投入了大量資金,但這並不能賦予生活意義。」那麼我們遺漏了甚麼?菲比斯以寥寥數字概括:有意義的工作。他舉例說明所有花在福利計劃上的金錢不能令窮人的職業生涯更有意義、更讓人有滿足感。

要讓工作有滿足感,這些工作必須吸引到人們更自發關心和專注,去完成工作。

甚麼令國家富強?

菲比斯的著作  <<Mass Flourishing: How Grassroots Innovation Created Jobs, Challenge, and Change>> 可看作是一種宣言。他帶領讀者踏上那些年的旅程,從 19 世紀開始許多國家的繁榮昌盛,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和美國失去往日活力。

其著作一個關鍵元素,是展示創新降低與工作滿意度下降之間的聯繫,即失去提供想像和創造事物機會的「好工作」。

菲比斯解釋每個國家都需要創造一個擁有「巨大想像力」的經濟體。可能需要具備很多因素才能創造出來,而他承認他還未找到完全美的方法;不過,他仍會繼續探討如何能夠阻止經濟蕭條。他的思想是由他的哲學中學到的知識所引導。

菲比斯說:「大衛·休謨說,如果沒有人類的創造力,世界就不會有任何進步。

我從未忘記這種想法。人們不僅僅是在跌跌撞撞中學習事物,他們也想像各種可能性。」

我們如何創造更有活力的經濟?

他的其中一個挚友是經濟學家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他們都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中心」的成員。菲比斯於 2002 年創立這間中心,用以開展關於經濟穩定、包容與增長的新研究。

斯蒂格利茨強調,在經濟活力下降的問題上,他們是如何達成共識的。斯蒂格利茨說:「經濟學的關注焦點應該放在甚麼能帶來更有活力的經濟和社會,而非甚麼能帶來更高的靜態效益。這就是 Ned(艾蒙的暱稱)一直關注的研究重點。」

對菲比斯來說,一個更有活力的經濟意指他所謂的「社團主義弊病」。

如果每個工作都受到保護,創新者如何能進入一個行業並生產出更好的新產品?

菲比斯指,要找到解決方法,我們就需要進軍已趨成熟的行業,且避免過份保護。他最喜歡用以闡釋的例子是歐洲。他說:「歐洲文化富有社團主義色彩,差不多所有行業都受到保護。」

工作保護如何阻慢創新發展?

為何歐洲問題如此嚴重?

菲比斯承認:「當我對美國感到悲觀時,我就會想起歐洲,那樣我會對自己的國家感覺較好。」他擔憂歐洲和其前景。南歐國家已在苦苦掙扎多年,英國已投票脫歐,民粹主義的聲音一天比一天大,生產力又毫無增長。」

為甚麼歐洲危機比人們想像的更危險?

2006 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菲比斯在宴會上告訴觀眾,他做研究並非為了金錢或獎品,而是為了當中帶給他的興奮。

他說:「我現在所做的事情並沒有那麼有趣。我試圖弄清楚在職貧窮的人是甚麼感覺,他們希望在生活獲得甚麼,同時得到了什麼滿足感。」

補貼低薪工作是前進的方向嗎?

此項關注令菲比斯成為低薪工作補貼的強烈倡導者。他認為此舉將鼓勵企業僱用更多低薪人員同時提高他們的薪酬水平。為社會底層的人繼續爭取權益是他的使命。我們很難說他身處政治光譜甚麼位置,但看來他會抗議這種分類方法。

為何各國必須找到更好的經濟增長方式?

聽聽米高·斯彭斯(Michael Spence)的想法,了解各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產生長期積極影響。

建議閱讀

更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