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中國政府發佈了「中國製造 2025」計劃,希望由「世界工廠」蛻變成為全球科技的領導者。人工智能、機械人、電動汽車及綠色能源是該計劃的關鍵產業。 計劃目標是保持經濟增長,提高 13 億中國人民的生活水準,並與全球參與者,在最具創新性的競爭中佔據領先地位。

自 1970 年代末毛澤東時代結束以來,中國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步,令數億人擺脫了貧困。解釋道:「如果沒有全球化,這幾乎肯定不會發生。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全球化讓中國能夠進入全球市場、取得國際技術、引入國際投資。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沒有一項事件會對這麼多人的生活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

全球化讓中國能夠進入全球市場、取得國際技術、引入國際投資。
— 斯蒂格利茨

過去 40 年來,中國的增長模式一直基於經濟學家所說的比較優勢。米高·斯彭斯(Michael Spence)說:「中國的比較優勢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切入點是縫紉貿易。」自動化將在一定程度上取代製造業勞工,並摧毀中國成功故事所恃的增長動力。因此,中國嘗試進步並提升價值鏈是正確的決定。

斯彭斯解釋:「50 年來,全球供應鏈的組織原則是物色相對不流動的勞工,並利用這些勞工的優勢建立供應鏈。如果科技將勞工因素排除,這組織原則就不再適用。」

目前為止,中國政府成為科技主導力量的努力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斯彭斯說:「有了流動支付系統,有了一系列使用人工智能的金融服務,還有數碼化的營商生態,可以實現新的商業模式。這是非常正面的發展, 是連串重要的選項和機會。」

在建設 5G 網路的必要基礎設施方面,中國是現時最先進的國家之一。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數據,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 當時,世界經濟論壇(WEF)預測,到 2022 年,中國也將成為最大的機械人市場。麥肯錫研究所(McKinsey Institute)一項研究指出,中國佔全球交易額的 42%,流動支付額是美國的 11 倍。簡而言之,中國主導著全球電子商務。

具備了這些條件,他們成為全球科技領導者的目標會否實現?

你可以看到中美之間將會出現一場戰略、技術及經濟上的競爭。
— 斯彭斯

斯彭斯說:「十年前,你可以看到如果中國繼續增長,中美之間將出現戰略、技術、經濟方面的競爭,我認為這就是現在正發生的事實。」特朗普(Donald Trump)在 2017 年就任美國總統後,美國開始調查中國的貿易政策。美國聲稱中國侵犯了知識財產權,並最終對中國產品徵收關稅。北京對此的回應是以牙還牙。

斯彭斯表示:「你可以看到這些不祥的預兆。在許多方面,與之相關的競爭和戰略擔憂將開始侵入全球各地經濟體的結合流動方式,如投資、知識和技術或甚至乎人才等。」

中國將成為巨大的增長引擎。
— 舒爾茲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倫·舒爾茲(Myron Scholes)認為無論兩國之爭結果如何,中國的成功在持續增長下將會維持很久。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隨著中產階級的不斷壯大,將在幾年內倍增,越來越多人離開農業到科技行業開始工作,中國擁有勞動力來推動世界的創新引擎。

舒爾茲指出:「一個國家由一窮二白到今日擁有複製他人成功之道的成就,他們也已經做到了。變得更具競爭力後,便必須自創一番天地。我很尊敬中國人,也尊敬他們在這世界中創新、創造及競爭的能力。

相關文章

更多瑞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