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2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在美國期中選舉後12個月的表現。 (資料來源:彭博、瑞銀,截至2022年11月)

美國期中選舉的最終結果尚未完全揭曉。 但預期的「紅色浪潮」(共和黨獲得決定性勝利)並沒有出現。 相反,共和黨看起來將在眾議院獲得微弱多數,而民主黨仍有機會保住對參議院的控制權。


這種不明朗的結果似乎也會對市場產生好壞參半的影響。 一個分裂的國會(如果成為現實)可能阻止美國實施進一步的大膽財政行動。 值得注意的是,這將涉及對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徵收的潛在暴利稅,美國總統拜登最近指責這些公司“在戰爭中牟取暴利”。 暴利稅進入立法議程的可能性本就不大,而國會的分裂將使之更加遙不可及。


過往歷史表明,無論結果如何,期中選舉後政治上的更大明確性往往會提振股市。 自1982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在10次中期選舉后的12個月裡都出現了上漲,平均漲幅約為13.5%。 但考慮到通脹居高不下以及央行可能繼續收緊政策,2023年可能成為例外,股市將打破在期中選舉後上漲的趨勢。


我們認為,由於選舉結果不太可能導致決定性的政策轉變,美聯儲政策仍將是市場的主要驅動力。 加息步伐和利率峰值看起來仍將是投資者關注的主要問題。


我們建議投資者避免讓自己的政治觀點影響投資配置,而是堅持自己的長期計劃。 除了原油價格上漲料將提振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外,對該行業徵收暴利稅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是一個額外的積極因素。


有關美國期中選舉的更多詳情,請參見2022年11月9日發佈的博客 “Another election upends conventional wis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