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加坡策展人葉德晶(June Yap)策展古根漢美術館瑞銀 MAP全球藝術行動首輪巡迴展覽最後一站

展覽名稱:

《越域: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

展覽地點:

新加坡吉門營房馬蘭路43座(郵政編碼:109443)

展覽日期:

2014年5月10日至7月20日

(紐約及新加坡,2014年5月7日)– 廣獲各界好評的《越域: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將於2014年5月10日至7月20日期間,於新加坡的當代藝術中心──南洋理工大學的一所國立研究中心舉行,為古根漢美術館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的一部分。《越域: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由葉德晶(June Yap)負責策劃,展出來自11個國家包括孟加拉、柬埔寨、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和英國的16位區內藝術家共19件作品。

《越域》將展出多件發人深省的作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錄像等。今次於當代藝術中心的展覽,將首度展出兩件由古根漢瑞銀MAP購買基金(MAP Purchase Fund)所購入、並從未於《越域》中展出的作品:分別為Sheela Gowda的《Loss》及Sopheap Pich的《Morning Glory》。《越域》通過這些作品,邀請觀眾一同參與,認識南亞和東南亞最前衛創新的藝術家,其中包括Navin Rawanchaikul、Shilpa Gupta,以及目前在新加坡生活和工作的唐大霧。同場亦設有獨立錄像裝置房間,展出陳龍(Tran Luong)、 Amar Kanwar)和Otolith Group的作品。

此展覽於去年(2013年2月22日至5月22日)在紐約所羅門‧R‧古根漢美術館(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作首次展覽後,巡迴展覽最近於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展出(2013年10月30日至2014年2月16日)。今次《越域》載譽登場,將作品帶回藝術翹楚雲集的新加坡,讓觀眾對地區文化的意像和相互關係有更深入的探討;並通過超越地理與政治框框之下彼此重新發現的過程,從而嘗試讓觀眾有新一番了解。

展覽大綱

展覽名稱《越域》(No Country)取自葉芝(W.B. Yeats)的名詩《駛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1928)的首句,讓人聯想起無國界文化的概念。這句名句後來被戈馬克.麥卡錫

(Cormac McCarthy)借用作小說《No Country for Old Men》(2005)的書名。展覽展示了南亞和東南亞的轉型和進程,及勾勒出地區內外的歷史和當代影響的模式。作品根據四個主題分組:分別為反思與體會、交匯與二元性、多樣性與分歧,以及團結與社會共融的願望。《越域》展出的作品挑戰並探討地區歷史的模糊性、心靈和文字上的分界、個人主體性、以及圍繞政治、經濟、美學的爭辯。

 

參與新加坡展覽的藝術家及展品包括:

  • Amar Kanwar(b. 1964,印度新德里),《The Trilogy: A Season Outside》, 1997;《To Remember》, 2003;《A Night of Prophecy》, 2002
  • Arin Dwihartanto Sunaryo(b. 1978,印尼萬隆),《Volcanic Ash Series #4》, 2012
  • Bani Abidi(b.1971,巴基斯坦卡拉奇),《The Ghost of Mohammed Bin Qasim》, 2006;《This Video Is a Reenactment》, 2006;《The Boy Who Got Tired of Posing》, 2006
  • Navin Rawanchaikul(b. 1971,泰國清邁),《Places of Rebirth》, 2009
  • Norberto Roldan(b. 1953,菲律賓羅哈斯市),《F-16》, 2012
  • Poklong Anading(b. 1975,菲律賓馬尼拉),《Counter Acts》, 2004
  • Reza Afisina(b. 1977,印尼萬隆),《What . . . 》, 2001
  • Sheela Gowda(b. 1957,印度卡納塔克邦,巴德拉瓦蒂區),《Loss》, 2008
  • Shilpa Gupta(b. 1976,印度孟買),《1:14.9》, 2011–12
  • Sopheap Pich(b. 1971,柬埔寨馬德望),《Morning Glory》, 2011
  • 唐大霧(Tang Da Wu,b. 1943,新加坡),《Our Children》, 2012
  • Tayeba Begum Lipi(b. 1969,孟加拉國戈伊班達),《Love Bed》, 2012
  • The Otolith Group(於2002年成立,英國倫敦),《Communists Like Us》, 2006–10
  • 陳龍(Tran Luong,b. 1960,越南河內),《Lập Lòe》, 2012
  • Tuan Andrew Nguyen(b. 1976,越南胡志明市),《Enemy’s Enemy: Monument to a Monument》, 2012
  • 梁致協(Vincent Leong,b. 1979,馬來西亞吉隆坡),《Keeping Up with the Abdullahs 1》and《Keeping Up with the Abdullahs 2》, 2012

策展人葉德晶(June Yap)指出:「南亞及東南亞地區的藝術風格非常多樣化,區內藝術家及作品的數量相比其他展覽項目前所未見的多。本展覽希望透過不同的藝術作品,展示多元的美學發展藍圖及眾多當代藝術家感興趣的主題,並以挑戰條件較優越的國家及民族事件為基礎,進一步了解相關的人和事。除了作品展覽外,大會亦安排了一系列活動讓不同背景的本地觀眾參與,《越域》絕對不只是個展覽,而是一個供各界討論交流的平台。」

《越域: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由葉德晶(June Yap)策展,並得到所羅門‧R‧古根漢美術館前助理策展人Helen Hsu的協助,而所羅門‧R‧古根漢美術館的亞洲藝術三星資深館長Alexandra Munroe亦有份提供指引。紐約所羅門‧R‧古根漢美術館基金會副總監及Jennifer Stockman及David Stockman首席策展人Nancy Spector;與及所羅門‧R‧古根漢美術館的策展事務總監楊瓊恩(Joan Young)則負責監督整個橫跨多年度項目的策展方向。當代藝術中心與June及古根漢的策展團隊緊密合作,呈獻此次新加坡站的展覽。

南洋理工大學校長Bertil Andersson教授表示:「作為亞洲區內全球發展最快的大學之一,南洋理工大學很榮幸能參與這場精彩的展覽,展示部分來自新加坡及其他活躍地區的頂尖當代藝術作品。當代藝術中心與歷史悠久的古根漢美術館的首次合作,將成為啟發未來發展的契機,加強跨越國界的文化藝術交流,啟蒙新加坡和其他地方的年青藝術人才,努力追求藝術極致。通過讓公眾參與現場和網上交流活動,展覽亦將加深藝術家和更廣大社區之間的關係,並就區內發展蓬勃的當代藝術生態開拓全球對話。」

新加坡當代藝術中心創辦總監Ute Meta Bauer表示:「我們對當代藝術中心得以與古根漢美術館合作舉辦展覽,細緻探討南亞和東南亞當代藝術,感到十分榮幸。展覽策展人葉德晶(June Yap)女士是我十年前首次到訪新加坡期間所認識的策展人之一,我十分欣賞其嚴謹的策展方式。《越域》所帶出的後殖民空間相關的意念和主題,與當代藝術中心在新畫廊舉行的首場展覽

《Paradise Lost》的探討概念不謀而合。當代藝術中心專注於研究和論述,而《越域》將對當代藝術創作帶來豐富繁雜的觀點,回應南亞和東南亞的多樣性。」

古根漢美術館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

計劃成立於2012年4月,古根漢美術館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是一個橫跨多年的文化合作項目,致力推廣南亞及東南亞、拉丁美洲、中東及北非三大地區的當代藝術。項目涵蓋策展駐留、國際巡迴展覽、觀眾為本的教育節目及購置古根漢永久藏品的工作,其精神乃建基於所羅門‧R‧古根漢基金會著名的國際化歷程,並將其發揚光大。《越域》的展品均由古根漢瑞銀MAP購買基金(MAP Purchase Fund)特別為古根漢藏品最新購入的。2014年6月13日,MAP全球藝術行動拉丁美洲巡迴展首站將在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盛大舉行,並定名為《Under the Same Sun》,由古根漢美術館瑞銀MAP拉丁美洲策展人 Pablo León de la Barra負責策劃。

所羅門‧R‧古根漢美術館及基金會總監Richard Armstrong(榮安生)表示: 「古根漢美術館致力將藝術帶到人們所居住的家鄉──如新加坡的美術館常客、區內以及鄰近地區的藝術家,以及像葉德晶一樣周遊列國的策展人等。《越域》因此並非一般的藝術品展覽而已,它匯聚了部分全球最蓬勃多產的藝術家,當各地菁英雲集當代藝術中心觀賞作品,他們彼此之間的交流對話亦將擦出更多創作火花。這正是古根漢美術館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的神奇力量──讓我們超越美術館的框框,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彼此交流。我們非常榮幸能與當代藝術中心合作推動一個層次多變、饒有意義的重要項目」

瑞銀財富管理新加坡地區主管暨東南亞及亞太區行政總裁許健洲表示:「瑞銀非常高興看到

《越域》於新加坡當代藝術中心舉。展覽將許多藝術作品帶返東南亞── 一個文化豐富多樣和充滿活力的地方。一直以來瑞銀均十分支持本土的藝術發展,我們非常榮幸這個計劃能夠支持南亞及東南亞藝術家,以及新加坡策展人葉德晶。瑞銀在發展蓬勃、增長迅速的亞洲地區推動當代藝術所作出的努力,印證了我們致力於將當代藝術帶給我們的客戶並推廣至全球觀眾的承諾,尤其是現今新加坡正在發展作為區內藝術中心的地位。

開拓現場與網上交流對話

大會於當代藝術中心及網上安排了各式教育活動,相關的網上活動將跨越地域的界線,節目包括:

  • Sheela Gowda、 Navin Rawanchaikul及Noberto Roldan主講藝術家講座[5月10日,星期六,下午3至5時]
  • 印度邦加羅爾文化及社會研究中心高級學者Ashish Rajadhyaksha講座 [6月14日,星期六,下午3至5時]
  • 古根漢美術館瑞銀MAP南亞及東南亞展策展人葉德晶;文化評論家及獨立策展人Marian Pastor Roces;藝術歷史家、策展人兼評論家T.K. Sabapathy,以及藝術家組織The Otolith Group進行論壇[6月21日,星期六,下午3至5時30分]
  • The Otolith Group主持藝術家活動[6月24日,星期二,晚上6時30分至9時]
  • 由策展人葉德晶主持、與Sàn Art行政總監兼策展人Zoe Butt進行策展主題的論壇[7月11日,星期五,晚上7時30分至9時]
  • 新加坡國立大學美術館館長Ahmad Mashadi主講策展人講座[7月18日,星期五,晚上7時30分至9時]
  • 新加坡藝術家唐大霧表演[2014年7月]
  • 當代藝術中心及吉門營房將於周五(5月23日、6月13日及7月18日)延遲閉館時間至晚上10時。 

古根漢美術館的宗旨,是鼓勵當代藝術與文化工作的跨文化對話交流。為此,美術館與當代藝術中心及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緊密合作,為成人及年青人設計出互動展覽導賞,提供印刷版及網上版的教學指南,由新加坡教師藝術學院(Singapore Teacher’s Academy for the Arts (STAR))舉辦教學工作坊,集中教導教師在課堂上介紹當代藝術的方法。

此次全球藝術計劃的網上平台提供了由策展人、藝術歷史學家、藝術家及區內專家精心炮製的文字、錄音及錄像資料。網站為參展藝術家設計個別頁面,進一步提供有關其藝術風格,以及古根漢瑞銀MAP購買基金(MAP Purchase Fund)的藏品資訊。

位於新加坡吉門營房(Gillman Barracks)的當代藝術中心

新加坡當代藝術中心是南洋理工大學的國家級研究中心,由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支持開辦。當代藝術中心位於吉門營房,國際畫廊林立,在創辦總監Ute Meta Bauer的領導下,立足本地,放眼國際,發展成當地具國際視野的藝術中心。當代藝術中心憑藉其對當代藝術創作的知識進行獨立的學術研究,同時透過各種相互交織的平台,如展覽、公共項目、藝術家駐校計劃和考察,全面研究藝術和文化。

南洋理工大學(NTU)

南洋理工大學(NTU)是一所科研密集型公立大學,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共計 33,500人,下設工程學院、商學院、理學院、人文學院、藝術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南洋理工大學與倫敦帝國學院合作聯辦了一所新醫學院,即李光前醫學院。南洋理工大學還擁有世界一流的獨立學院——國立教育學院、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新加坡地球觀測研究所,及新加坡環境生命科學工程中心——和各類頂尖的研究中心,如南洋環境與水質研究院(NEWRI)、南洋理工大學能源研究所(ERI@N)和亞洲消費者觀察研究所(ACI)。

南洋理工大學是一所發展快速且具有國際視野的大學,並訂下五大目標,分別為:可持續發展生態模式、未來保健醫療體制科技、新創意媒體、新絲綢之路和亞洲創新創業,務求精益求精,邁向國際。

除了主要的雲南園校園外,南洋理工大學亦於新加坡科學與科技中心緯壹區(one-north)設立了一個衛星校園,並將在位於新加坡醫療區諾維娜(Novena)設立第三個校園。如欲獲取更多資訊,請瀏覽網頁 www.ntu.edu.sg

所羅門‧R‧古根漢基金會(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簡介

所羅門‧R‧古根漢基金會於1937年成立,致力透過展覽、教育活動、研究及出版項目,推廣藝術、特別是現代及當代藝術的理解及賞析。在1970年代,紐約所羅門.R.古根漢美術館和威尼斯的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結合,成為古根漢網絡。網絡其後又加入於1997年開幕的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 Bilbao),以及現正建設當中的阿布達比古根漢美術館。展望將來,古根漢基金會將繼續尋求國際間之合作,讓當代藝術、建築和設計跳出美術館的局限,相關項目包括:古根漢美術館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藝術行動等。詳情可瀏覽guggenheim.org

瑞士銀行集團簡介

瑞士銀行集團(瑞銀)擁有一百五十年的悠久歷史,在全球各地服務私人、機構及企業客戶,並為瑞士當地的零售客戶提供服務。環球財富管理業務及瑞士銀行網絡是其業務策略的關鍵,加上以客戶為本位的投資銀行服務和環球資產管理業務,瑞銀將進一步拓展其財富管理的專營服務,並推動集團業務增長。瑞銀集團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均有分行,並在五十多個國家設有辦公室,百分之三十五員工在美洲工作,百分之三十六在瑞士,百分之十七在歐洲其餘各地、中東及非洲,而百分之十二則在亞太地區。集團在全球聘用了約六萬名員工,並在瑞士國家證券交易所及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

位於新加坡吉門營房的當代藝術中心

新加坡吉門營房馬蘭路43座(郵政編碼:109443)

訪客資訊:

入場費用:免費
中心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日,中午12時至晚上7時;
星期五,中午12時至晚上9時;星期一休息。

全球藝術行動網站:

guggenheim.org/MAP

博客

blogs.guggenheim.org/map

藝術家專頁

guggenheim.org/mapartists

社交媒體古根漢

twitter.com/guggenheim
facebook.com/guggenheimmuseum
youtube.com/Guggenheim
flickr.com/guggenheim_museum

當代藝術中心:

facebook.com/CentreForContemporaryArt

有關古根漢美術館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的最新消息,請在Twitter關注#GuggUBSMAP。

完整的傳媒資料請瀏覽guggenheim.org/presskits

歡迎登入guggenheim.org/pressreleases瀏覽新聞稿的印尼文及中文(繁體及簡體中文)譯本。  

歡迎瀏覽guggenheim.org/pressimages下載作品圖片。
登入名稱:photoservice
密碼:presspass

傳媒查詢:

有關新加坡當代藝術中心的《越域》展覽查詢:

Shirlene Noordin/ Grace Foo
Phish Communications
+65 6344 2953
shirlene@phish-comms.com
grace@phish-comms.com

Lucie Sherwood/ 葉慧雯(Charlotte Yip)
Sutton PR Asia
(852) 2528 0792
lucie@suttonprasia.com
charlotte@suttonprasia.com

有關MAP藝術行動以及紐約所羅門‧R‧古根漢美術館的查詢:

Betsy Ennis / Keri Murawski
古根漢美術館
(001) 212 423 3840
pressoffice@guggenheim.org

Amy Wentz
Polskin Arts & Communications Counselors
(001) 212 715 1551
wentza@finnpartners.com

有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查詢:

有關瑞銀新加坡的查詢,請聯絡:

Feisal Abdul Rahman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傳訊部
+65 6790 6687
feisalar@ntu.edu.sg

Rachel Lin
瑞銀新加坡
(65) 6495 8633
rachel.lin@ubs.com